“修辭批判/鑒定”(Rhetorical
criticism)?
張逸萍譯自﹕“What
is rhetorical criticism?”(https://www.gotquestions.org/rhetorical-criticism.html)
“修辭批判/鑒定”(Rhetorical
criticism)是審視用字的方法,旨在了解作者的技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目標聽眾。 修辭是指有說服力的寫作或演講的學科。在這種情況下,“批判”意味著“分析”而不是“不贊成”。當一個人對聖經進行“修辭批判”時,他試圖揭示作者的動機、修辭辦法的使用和文化背景,以便更準確地解釋經文的含義。
“修辭批判”尋找文學形式和模式,以及如何使用它們來增強某些想法。這種方法只關注所寫的文本,而不是討論以前的版本,也不是關於其更改。
修辭學作為一門學科,關注的是某些詞語和詞語的排列,如何被聽眾所感知。基本信息可以以各種方式呈現,達到各種效果。講者或作家可以使用修辭,以震驚的方式,或藉著保證,以陳述資料。修辭可以淡化問題或引起注意。“修辭批判”假設文本並非只通過簡單地閱讀表面來理解,而是相信,作者使用誇張、符號、文字遊戲、詩歌、平行、重複、內涵等技巧來傳達意義。
顯然,“修辭批判”涵蓋對作者意圖的廣泛觀點。更具體的“修辭批判”卻側重於更狹意的關注點。“意識形態批判”(Ideological
criticism)專注文本的“大思想”,以及作者如何利用觀眾對這些概念的反應。
“敘事批判”(Narrative criticism)將作者在故事背景下特定單詞和短語的含義,視為一個整體。
“體裁批判”(Generic criticism)將這些字眼視為某些特定類別的一部分,例如智慧文學或預言,並據此進行解釋。
正確使用“修辭批判”有助於解釋那些容易被誤解的聖經句子。耶穌說“恨”家人的評論(路
14:26)就是一個好例子。就純粹的修辭而言,這是一個修辭學上的誇張法的例子,或者說是故意誇大。現代人在說“我已經告訴你一百萬次了”或“這個手提箱重一噸”之類的話,也是使用誇張手法。就上下文而言,聽到這種言論的人不會用一成不變的表面意思來解釋它們。他們明白要點。在古代寫作中,為了清晰起見,比較常常以非黑即白的方式進行比較,導致頻繁使用誇張手法。
此外,“修辭批判”還關註講者和原聽眾的文化和詞彙。這有時被稱為“社會-修辭批判”(socio-rhetorical
criticism)。耶穌在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恨”,在他的文化中,並不是完全按照今天的英語單詞“恨”
來解釋。耶穌的觀點和祂使用的詞語,更是指出偏好或不偏好。這也可以在羅馬書 9:13
等陳述中看到,它使用類似的措辭來描述上帝在雅各和以掃之間的選擇。
“體裁批判”著眼於文本的整體“類型”,對聖經的學生也很有用。例如,保羅在加拉太書和羅馬書中,遵循他那個時代使用的司法辯論模式。換句話說,這些文本的很大一部分就像是律師在法官面前陳述論點一樣。當試圖解釋保羅的意思時,這種觀點很有用。
與任何方法一樣,“修辭批判”也有缺點。有意義的“修辭批判”需要掌握所涉及的原語言和文化。這遠遠超出了一個典型的聖經學生的能力。一些修辭技巧甚至在譯文中也很明顯,例如耶穌講的,關於砍掉一個人的手,以避免罪惡的言論(太
5:30),或者只是為了指出一個明顯的答案而提出的問題(約
10:32)。然而,只讀英文翻譯的表面意思,也有可能導致對某些段落的誤解。
必須緊記,技巧表達意義,但它們本身並不是文本的意義。例如,我們可能很容易認出陳述中的象徵意義或誇張,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忽略該陳述。它可能是像徵性的,但它仍然有其意義。如果極端地運用,宣稱作者或講者不過是在諷刺,那麼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忽略。也許他是在諷刺,但在那個特定案例中,有任何理由這麼認為嗎?從廣義上講,“修辭批判”側重於技術:“怎樣講”而不是“講些什麼”。就是說,這不是絕對的意義。
“敘事批判”是“修辭批判”中的一個單元,在確定意義方面更有用,因為它更多地涉及主要主題和思想,而不是單純的文學形式。
幸運的是,“修辭批判”的缺點可以被大使命所抵消(太 28:19-20)。基督對教會的基本命令不是“去印刷聖經”;祂的指示是實踐門徒訓練。一個更成熟的基督徒幫助一個經驗不足的基督徒,為他提供背景去理解聖經(徒
8:29-31)。
回《穩如磐石的聖經》主頁
回「聖經批判學、聖經無誤」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