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古手稿的《Q福音》也没有基督复活
张逸萍
马太马可等福音书的作者怎么可能知道耶稣讲了什么呢?于是有人在猜想:可能在当场听耶稣讲道的人中,有人找块小纸头写下一些精警的教导。或者有人大受感动,然后告诉张三、李四、王五,口传下去……可惜“口传”无法证实,“小纸头”也失踪了。
自由派神学家假设摩西五经不是摩西写的,是四个不同的人写的,非常后期才被搜集成书(请见:摩西五经不是摩西方写的?(驳斥“底本说”))。之后,他们也不放过四福音。他们猜想符类福音(Synoptic Gospels,指马太、马可、路加)的作者的资料来自《Q福音》,或者《Q》来源。
理论和发展史
[1]
近年的高等圣经批判中,有一项叫做来源批判(Source Criticism)。“Q”是一个典型的例子。“Q”
来自德文
“Quelle”,即来源之意。据称,Q
乃是耶稣讲过的话的汇集,而其他福音书作者乃以此为根据来写作。
“符类福音”给任何读者一个印象:它们之间有很多类似的话。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叫做“符类福音”。它们不仅出现相同的短语,更以相同的顺序叙述。自由神学家们表示,它们的相似性不容易归因于巧合。所以怀疑,它们可能取材自同样的来源。(自由派的圣经学者们称之为“符类福音问题”[Synoptic Problem]。[2])
早期教父们认为马太是第一本成书的福音书。直到18世纪有人挑战此说,并认为马可福音写得最早,然后马太和路加都取材自马可。这就是所谓“马可居先说”(Marcan
priority),也成为“Q”理论的基础。
如果马太和路加都取材自马可,那些没有记载在马可的资料可来?直到1900年有人提出“Q”的想法,认为它的内容被马太福音或者路加福音取用。推广此说最有力的是弗里德里希·史莱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于是有“双源假说”(two-source
hypothesis)出现,就是说,马可福音和《Q》同时成为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资料的来源。
根据Q理论的大力支持者之一的麦伯顿(Burton
Mack)的说法,实际上存在著Q的四个连续样式∶proto-Q1,Q1,proto-Q2和Q2。《Q福音》据说在30至65年之间发展而有,然后才出现正典里的福音书。
因此,Q应该与《多马福音》(Gospel
of Thomas)[a]
一起提供资料。[3]
嘿,何不来个“Q3”“Q4”……
“口传”呢?大概无法研究,所以没有人能提出理论,解释它们怎样变为福音书的内容。
“Q”内容
圣经中的各卷书,都有现存的古手稿,都被珍贵地保存于博物馆里。圣经学者们从中整理整理,于是得出今天的圣经原文章。良好的圣经翻译本也是根据他们所整理的而翻译。甚至次经和伪经都有手稿幸存。
《Q福音》呢?如果你想一睹它的真貌,你也许会有点失望,因为它只存在于某些神学家的脑海中。即是说:它是一个理论,不是实体书卷。(这和“底本说”[Documentary Hypothesis]中的JEPD,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Q”的明确定义就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共有的资料,但不在马可福音里的。」[4]
那么聪明的学者们就从这些相似之处往前推,就可以“重建”其内容!
4:3魔鬼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就吩咐这块石头成饼。
6:39 盲人能引导盲人吗?
不都陷入坑里吗?
7:9
耶稣听到时,他感到惊讶,对跟随的那些人说,我对你说,即使在以色列,我也没有找到这样的信心。
10:3
[去!]看,我派遣你,好像《羊》在狼之中。
11:9 我告诉你,求,它将赐给你,寻找,你会找到,敲门,它将向你敞开。
12:40 您还必须准备好;
因为人子来的时候,是你没想到的。
13:20 他又说∶我要用什么和上帝的国比较呢?
17:4 如果他一天七次得罪你,那么七次也原谅他。
19:26 ……凡拥有的人,将得到更多;
但是从没有的,从他那里拿走他得到的。
到底有没有《Q》?[8]
(1)支持实有《Q》的原因
·
有一些资料,出现于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却不在马可福音。此两本福音书有时甚至使用同样的字眼。例:「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
6:24;路
16:13)。可见马太和路加,在参考马可福音之后,另有参考的资料。
·
路加也表示他有其他资料帮助写作:「……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路
1:1-4)
·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Q”手稿,但不重要,因为很多基督教的文本也没有留传下来。大概一旦正式的福音书写成之后,“Q”就没有保存的价值了。
(2)反对实有《Q》的原因
似乎比较多学者反对《Q》的实有!他们反对的理由中,有如下几点:
·
最强而有力的反对理由是:没有现存的《Q》的副本。
·
没有早期的教父们明确地提及它,或者说有这样的言论记录存在。
·
仍有学者支持马太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所以不需要有《Q》。
·
若有两份文件都在马可福音上,加添了降生和复活的记载,又增加了大量的言论,这两位作者大有可能是互相认识,而不是巧合。
·
当两个文档包含共同的材料时,最简单的解释是,两个文档中的一个,使用另一个作为来源,而不必是同时使用第三个文档作为来源。
·
甚至可猜测,马可福音是从马太和路加简略而有。
·
虽然支持者说《多马福音》发现,支持了“只有言论的福音书”的概念,但是现在重建后的《
Q》有叙事结构,而不仅是一系列的言论(例:4∶1-2耶稣被圣灵带领进入旷野4∶2被魔鬼诱惑。
[他什么都没吃]四十天; ..他饿了。)。
慎思明辨
《Q》似乎只存在于自由神学家的想脑海中,历史上从没有人提起它,也没有任何手抄本,或考古学证据作为支持。此外,单从逻辑考虑一下,我们可以看见一些可疑之处:
1。福音书作者是目击证人
福音书作者是目击证人,或和目击证人非常亲近,根据目击证人的见证而写。
马太虽然在他所写的福音书中,没有直接表示自己是目击证人,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是耶稣所选的十二个门徒之一(太9:9)。这十二个人都一直跟在耶稣身边(例:太
20:17;26),犹大离开之后,十一个门徒仍然聚集一起,得见复活的主(太
28:16)。若马太是目击证人,他怎么需要从《Q》取材,否则不知道耶稣讲过什么?
虽然马可不在耶稣基督最早的门徒之列,但他后来归信了,曾经和保罗同工(徒
12:25)他和彼得也有非常亲近的关系,彼得称他“儿子”(彼前
5:13)。马可和他的母亲马利亚住在耶路撒冷;他们的家是最早期的一些基督徒聚集的地方(见:徒12∶12)所以他可能也曾跟在耶稣身边,起码是二手证人。
路加告诉我们,他曾经参考一些人的书:「……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路 1:1-3)但是这些被他参考的就是《Q》?我们相信不是,因为马太的资料来自“从起初亲眼看见”的人,所以大有可能是耶稣的门徒。“有好些人提笔作书”可能指马太和马可。无论如何,路加说他调查过,所以可能有一些是错的或伪造的,可见他只取材自那些可靠的目击证人。
顺便一提约翰福音的作者使徒约翰,他也在书首表明自己是目击证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约 1:14)
上边提到的“符类福音问题”之所以是“问题”,因为这三本福音书,有很多相似的言论。如果作者都是目击证人,顶多是二手证人,他们所听到的,都应该一样,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非常相似。这样才是正常。“问题”何在?想“符类福音问题”是自由神学家们无中生有。他们才是“问题”!
反之,《Q》的作者,不管是谁,没有宣称是目击证人。
今天的自由派圣经学者们愿意相信,目击证人从非目击证人哪儿得到资料!
2。不合逻辑之处
根据“Q”理论,《Q》只记载马太和路加都有,但是马可没有的耶稣言论。这里已经有几个疑点:
·
有没有可能《Q》故意省略马可福音已经有的言论?为何?虽然对《Q》写成的日期有不同意见,学者们认为“Q”比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早,甚至比较马可福音更早成书,所以是“第一本福音书”。[9]
若如此,其作者怎么知道马可写了什么,而能避免重复?
·
有没有可能《Q》只记录耶稣的言论,而对所有事迹(降生、钉子死、复活)完全不顾?甚至短短的马可福音也不是这样。学者们认为有可能,因为《多马福音》也是只记载言论的。关于这方面,有两个问题:(1)《Q》里面有叙事(例:4∶1-2耶稣被圣灵带领进入旷野4∶2被魔鬼诱惑。
[他什么都没吃]四十天; ..他饿了。);(2)《多马福音》是一本伪经,就是说,它的内容有疑问。而且一般学者也认为它写作很晚,可能在第二世纪。所以《Q》不可能向它学习。
·
那些只在马太福音的资料(包括耶稣言论)或者只在路加福音的资料,从何来?例如登山宝训(太5章),大部分不在路加,也不在马可。这是《Q》不能解释的!
3。另一位耶稣
请留意,四福音中很多重要的神学观念都不在《Q》里:
·
耶稣多次治病和赶鬼,在《Q》里,只有一次提到百夫长要求耶稣去医治他的儿子,耶稣称赞他的信心,但没有记载孩子得医治。(7:2-9);
·
耶稣赶鬼也只有一次(11:14 );
·
没有提到人有罪,只有说别人得罪你(17:4 );
·
没有提到耶稣是神的儿子,只有魔鬼如此质疑(4:3);
·
没有提到“基督”,但是,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一事,马太、马可、路加都有提到的;
·
没有提到地狱,虽然在马太、马可、路加,耶稣都有提及地狱的说话;
·
没有提到耶稣钉十字架;
·
更没有提到基督复活!
也许学者们解释说,马可已经有记载,《Q》不必记载,这位《Q》的作者实在与众(其他当时的基督徒)不同,或者别有居心?
如果《Q》耶稣和四福音的耶稣有如此重要的差别,我们不能不这样看:《Q》不是学术性,或者释经问题,这是神学问题。
4。“耶稣运动”
社团
自由神学界名人布特曼(Rudolf
Bultmann)提倡圣经高等批判。他相信我们对历史上的耶稣知之甚少。
福音故事大多是神话故事,每个故事都不过是针对某社团所面对的神学或实际问题(他称之“
Sitz im Leben”,或“生活状况”或者“生活处境”),因而故创造的神话故事。
所以我们今天看见自由派神学家和学者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所谓“历史的耶稣”。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但纯粹是人性化的人物。“Q”理论的背后也不例外,有一个“耶稣运动”(Jesus Movement)社团。
麦伯顿说:“基督”不是耶稣,是一个希腊名词,一个普通的形容词,意即受膏者。为什么这个社团,在他们的神话创造中采用这个词呢?是用来代表天国和耶稣统治他们的社团。复活的想法,是表示正义得以伸张,因为他们正在被没有资格统治他们的人所统治。那些“耶稣运动”之人接受这个神话,应用在自己的处境中。[10]
格德·泰森(Gerd
Theissen)是最早提出“愤世嫉俗的智者”的人之一,他运用社会学模型来描述早期的耶稣运动,该模型假定宗教开始于一群无组织的乌合之众,然后逐渐发展为有秩序的结构。[11]
学者认为这个社团在活跃于加利利,他们和耶稣一样生活,也遵守耶稣的教导,例“爱仇敌”(6:27-28)“
不要事奉玛门”(16:13),都是这些不受欢迎的人的明智生存策略。
麦伯顿又说,耶稣在《Q》为这个“耶稣运动”留下指示,包括:「不要[携带金钱,也不带口袋],也不要鞋,[也不要杖]
.. [不要问候任何人]。」(10:4 )和「耶稣对他说,狐狸有洞,空中的鸟有窝。
但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9:58)[12]
所以耶稣不仅仅是对传统宗教领袖不满,而且是一个到处漂流的苦行者。
5。忽略耶稣的应许和圣灵的工作。
新约,包括四福音,是耶稣应许的。他拣选使徒(路六13)。使徒被选为新约作者的原因有好几点。首先,耶稣在世上三年,
使徒和他一起、跟随他,是一个历史上特有的经历。耶稣「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可三14)又吩咐「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约十五27)
圣灵也特别与众使徒同在
,这也是耶稣应许的。耶稣说:「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十四25-26)「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十六12-13)
自由神学家和高等圣经批判学者们完全忽略这一点。也许,他们根本不愿意相信。
学者评论
除了上边的批评外,还有很多福音派人士的话:现代最有名的护教学家之一的,刚刚安息的贾思乐(Norman Geisler)说:虽然自由神学家们喜欢引用,但是「没有一丝证据,证明Q曾经存在。」[13]
《铁证待审》的作者麦道卫(Josh McDowell)说:「首先,从未有人找到文档
Q。
其次,对于
Q
的内容,没有达成一致。
第三,没有历史证据或历史家证明
Q
文件存在。」[14]
《真相系列》的作者安克伯(John Ankerberg)说:「目前对诸如拿戈玛第经集(Nag Hammadi)文本和假设的Q福音之类的文本的兴趣,是自由派人士的阴谋,为了要破坏新约正典的可信度。」[15]
阿们!
有趣的是,曾有一位布特曼的学生,
林南文(Eta
Linnemann),居然反过来批评 Q
理论,她在一篇标题为《失落的“Q福音”——事实还是幻想?》的论文中,结论说:「Q已被证明是基于错误。
未经全面检查就已推广。……不论是出于历史还是神学原因,都没有理由放弃正典中的福音书,作为我们信仰的根本和神圣的基础。」[16]
约翰福音
上边讲的是自由神学家们对符类福音的诬蔑。大家也许想知道他们怎样看约翰福音。这些批判者都认为它的历史性比较符类福音次品,因为它对基督的描写,和对事件的先后次序,跟其他三卷福音书不同。(记得:约翰福音中最多论及基督神性的话。)自由神学家认为约翰福音成书于第二世纪(因为愈迟成书,可靠性则愈低。)但当雷兰蒲草纸片断(Rylands
papyrus)被发现,并认定是第二世纪初期的手抄本,这就证明约翰福音在当时已经流通散播,所以它成书于第一世纪的结论比较合理。又由于约翰喜欢用抽象名词,如「道」(Logos),所以有人说它是一个受了希腊文化影响的人写的。但这样的讲法,又被死海古卷推翻,因为在那些古卷中,也有这样的字眼。[18]
布特曼曾经表示:「约翰福音根本无法被视为耶稣教导的来源。」[19]
这句话总结了自由神学家对约福音的态度。
耶稣研讨会
上边提到,今天的学者们都以“寻找真正的耶稣”为旗帜,创造一个自己构想中的,和四福音大有不同的“耶稣”。这潮流中有一个代表者——耶稣研讨会(Jesus
Seminar)。
耶稣研讨会开始时,希望找圣经权威对耶稣所讲的话投票,好决定那些是最可靠的,那些是早期教会传统「冒充他的话」。工作计划人主持人叫做冯克(Robert Funk)。他们出版了一本标题为《五福音》(The Five Gospels)
的
巨著
,把四本福音书和《多马福音》并列。
耶稣研究讨会的七十四个学者怎样对耶稣言论的真实性投票?他们非常有学者风度∶他们将有颜色的球丢进一个盒子中来投票:红色球表示「耶稣一定讲过这句话,或者是类似的话,无可怀疑」;粉红色球表示「耶稣有可能讲过类似的话」;灰色球表示「耶稣并没有讲过这样的话,但是话里面的意思却似乎是他的」;黑色球表示「不是耶稣的话;这句话代表另一个后期传统的观点」。[20]
耶稣研究会只愿意肯定十五句耶稣言论(红色球),而且不是每本福音书都有,所以在福音书中,耶稣的「真」言就少过6%!换言之,在福音书中,所谓耶稣讲过的话,有94%是在某程度上值得怀疑的,甚至是大错特错的。约翰福音所有全都是被投票为黑色!事实上,他们对《多马福音》有更大的信心。
凭普通常理,我们可以知道:投票是意见调查,不是显示真理。所以这样的“研究讨论”不过了显示学者们不愿意相信四福音中的耶稣。我同意《真相系列》的作者们的评论:「耶稣研讨会充分说明了自由派的圣经批评学者巧妙的欺骗。」[21]
结论
麦伯顿表示:这个发现[Q理论],倾覆了基督教惯例中的耶稣形像。《Q》清楚地挑战了流行的基督教起源的观念。[22]
事实上,《Q福音》和“耶稣研讨会”同样显出了今天的自由派神学家们根本不相信圣经,也不相信圣经中的耶稣。不但如此,他们也努力哄骗人,希望他们因不认识耶稣和他的救恩,于是被引导到灭亡去!
[1]
请参考:”Q Source,”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Q_source);“Q Document,”
New World Encyclopedia (https://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Q_Document)
;
Harrison, Waltke, Guthrie & Fee. Biblical Criticism:
Historical, Literary and Textual.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Soulen, Richard.
Handbook of Biblical Criticism. Atlanta: John Knox Press。[2]
John S. Kloppenborg, “Synoptic
Problem,” Oxford
Bibliograph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