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批判”(Source
Criticism)是什麼?
張逸萍譯自﹕
“What is source criticism?”
“來源批判”是聖經研究的一個專門領域,旨在確定發展成聖經文本最終形式的資料的來源。例如,“來源批判”家閱讀創世記一書,然後問道:“作者從哪裡得到這些信息?
哪些書面文件和/或口頭傳統促成了此處記錄的故事?”
“來源批判”首先用於分析世俗文學,但在
18 世紀,讓·阿斯特呂克
(Jean Astruc)
開始採用“來源批判”方法,以用於某些聖經書卷。
由於“來源批判”在學術界的發展,它經常被使用,以至人們不考慮重要的神學議題,例如聖經的默示和無誤。此外,一些研究人員針對聖經某部分的發展,製造了激進的理論,導致保守派學者批評使用“來源批判”來研究聖經。
最值得注意的是,“來源批判”已被用於分析摩西五經、以賽亞書和福音書。關於律法書,舊約的前五本書,一些學者安排內容以符合四個獨特來源的理論(標記為
J、E、D
和
P)。在這樣做時,這些“來源批判”家否認摩西五經的作者身份,支持他們的觀點,即這些書是由許多作家/編輯多年編寫的。
由於舊約第二長的書以賽亞書中的重大轉變,許多“來源批判”家談到“第二”(甚至“第三”)以賽亞。他們相信以賽亞書不止一位作者,主要是基於措辭和文學結構。然而,自死海古卷被發現以來,他們的理論越來越難以得到支持。在昆蘭(Qumran)的洞穴中發現的以賽亞書捲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紀,
並確認以賽亞書是一個單一的文件,而不是多個作者的合併。
符類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一直是“來源批判”家的主要關注點。福音書包含對類似事件的不同記述,有些記述沒有提及重要事件。例如,耶穌的誕生只出現在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兩本福音書都揭示了故事中截然不同的部分。對這些差異最好的解釋是什麼?
使用了哪些資源?
在二十世紀,一份所謂的
Q
文件很流行,並被使用來解釋福音書中的相似之處。根據這個理論,馬太和路加都使用馬可書的內容加上一份不知名的Q文件來編造他們的記載。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馬可沒有提到耶穌的誕生——這個故事在
Q 文檔中,只有馬太和路加使用過。許多“來源批判”家認為
Q 來源是耶穌生平的唯一“真實”記錄和聖經的“遺失之書”。雖然在某些福音書成書之前,就有關於耶穌生平的書面記載(見﹕路
1:1),但歷史上絕對沒有
Q 文件的記錄。Q
的存在從未被證明,也沒有辦法確認任何符類福音作者都是從一個共同的來源中挑選出來的。 Q是一個理論,僅此而已。
相信聖經的基督徒應該關注“來源批判”假設,因為它懷疑聖經。然而,這種類型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例如,路加清楚地指出他在他的福音書中使用了不同的來源(路
1:1-4)。毫無疑問,路加採訪了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很可能是以馬可福音的內容為出發點。大多數新約學者都同意馬可福音是在其他福音書之前寫成的。這些都不會減損上帝話語的默示性或無誤性。
最終,聖靈是聖經經文的源頭。“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
16:13)。正如聖經的人類作者所寫,聖靈引導他們只記載真實的內容;所有不準確的都丟棄。上帝的話語“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後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