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丘石碑、亞蘭王和以色列王
張逸萍譯自﹕“
The Tel Dan Stela and the Kings of Aram and Israel ” - by Bryant G. Wood PhD以色列國與亞蘭人起衝突有300年之久。從大衛時代,約主前1000年開始,直到亞述在主前八世紀末吞併了亞蘭的城邦。衝突最多的城邦是大馬士革,在哈薛統治下,於第九個世紀下半葉控制了以色列。最近發現的銘文,“但丘石碑”(Tel
Dan Stela),帶我們回到當時。
但丘石碑的發現及其意義
“但丘石碑”的最大碎片“片段A”,是1993年7月在以色列北部的但丘上發現的(Biran
and Naveh 1993; Wood 1993)。然後在1994年6月,發現了另外兩個標記為“片段B”的連接片段(Biran
and Naveh 1995).片段A和B在一起僅代表更長的銘文的一小部分。語言是亞蘭文,它慶祝亞蘭王擊敗以色列和猶大。這是在以色列王國時代發現的第一個皇家銘文。
但丘銘文是在以色列王國時期發現的第一個皇家銘文。片段A(右)於1993年被發現,片段B(左)於一年後被發現。定期約為主前841年,原始銘文至少提到八位聖經中的王。 |
該文件最令人震驚的方面是將猶大稱為“大衛家”。有人認為,這是大衛的名字首次出現在聖經以外的文件中。然而,大約在同一時間,兩位法國學者安德烈·勒梅爾(AndréLemaire(1994)和埃米爾·普希(ÉmilePuech)(1994))各自在已經發現了100多年“米沙碑文”(Mesha
Inscription)留意到這詞組。(Wood 1995)。現在,很可能這是第三個銘文有大衛名字的。埃及學家契忱(K.A.
Kitchen)認為,“大衛高地”一詞出現在埃及卡納克神廟阿蒙神廟(Karnak)的示撒碑文中(1997:
39–41)。當許多學者挑戰聯合王國和一位叫做大衛的國王的存在時,所有這些就被發現了!
在本文中,我們將看看與石碑有關的六位國王:哈薛的前任者(便哈達二世,Ben-Hadad
II),哈薛,約蘭(Joram),約蘭(Jehoram),亞哈謝和耶戶。由於石碑是一些碎片,各行之間有空白,於是引起不同的解讀。下面的翻譯是該銘文的原始發行者Avraham
Biran和Joseph Naveh(1995)的譯文。數字是銘文的行號,方括號內的部分是恢復的部分。
1.
[...]然後切
2.
[...]當他在……打杖時,我父親上去[攻擊他]
3. 我父親投降,他去找他的[祖先]和我的國王[
]
4.
以色列以前曾進入我父親的土地。[和]哈達使我成為國王。
5. 哈達走在我之前,[我]離開了[七個]
[...-]
6.
我的王國的,我殺了〔七十個王〕,他們套上〔七十部戰車〕
7.
和數千名騎兵。
我殺了 [亞哈的兒子約蘭]
8.
以色列國王。和[我]殺了[約蘭]的兒子[亞哈謝]
9.
大衛家的。
然後,我將[他們的城鎮變成廢墟並把]
10.
他們的土地變成[荒蕪...]
11.
其他[...和耶戶]
12.
統治 [以色列
...,我]
13.
圍攻[...]
在敘利亞阿爾斯蘭塔什(Arslan
Tash)發現的象牙雕刻。
在阿爾斯蘭塔什的亞述哨所發現的大量象牙,無疑是從大馬士革的哈薛宮殿帶走的贓物。這幅畫上描繪的富豪人物可能是哈薛本人。(Louvre
Museum, Paris) |
哈薛統治有42年,約在主前842–800年,是亞蘭國最強的王。在舊約以及當代亞述銘文中多次被提到。
以利沙預言哈薛將對以色列造成傷害,他上位之後開始應驗。他在加利利海東南50公里(30英里)的基列拉末(Raoth
Gilead)擊敗了以色列和猶大的聯合軍隊。哈薛在第9行和第10行中的自誇“他們的城鎮變成廢墟,並他們的土地變成[荒蕪...]”,這很可能是指他在基列拉末擊敗了以色列和猶大。
在哈薛石碑的第7行和第8行,他為約蘭和亞哈謝的死亡領功。無論是誇大其詞,還是耶戶是哈薛的特務,我們無法確定。然而,有趣的是,上帝命令以利亞膏哈薛為王(王上19:15),這是非常不尋常的情況。在以色列和猶大的歷史中,上帝利使用哈薛實現了他的目的。
在接下來的五年中, 約主前841–836年,哈薛被亞述人攻擊,所以沒有打擾以色列。沙勒曼尼瑟三世(Shalmaneser
III)在位第18年(約主前841年)與哈薛在示尼珥山(Mt
Senir)交戰。他誇口殺死16,000名亞蘭士兵。他還俘獲了1,121輛戰車,470輛騎兵馬和哈薛的營地。他在大馬士革圍困了哈薛,砍伐了他的花園(Oppenheim
1969: 280).
沙勒曼尼瑟三世的第21年(約主前838年),他征服了哈薛的四個較大城鎮(Oppenheim
1969: 280)。亞述古城(Assur)的大理石珠上的銘文寫道:
來自大馬士革哈薛王居,瑪拉哈鎮(Mallaha)謝魯神廟(temple
of Sheru)的戰利品(Oppenheim
1969: 281)。
兩個象牙,可能是亞述人的戰利品,背面刻有“我們的主哈薛”的字樣。(Pitard
1997: 104; Ephal and Naveh 1989: 197)
836年以後,哈薛繼續侵略以色列和猶大。在耶戶統治期間(約主前841-814年),他佔領了約旦河以東的所有以色列領土(王下10:32-33)。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23年(王下
12:6,約主前815-814),哈薛攻占迦特並進攻耶路撒冷(王下
12:17)。約阿施給他錢,拯救了皇城:
「猶大王約阿施將他列祖猶大王約沙法,約蘭,亞哈謝所分別為聖的物和自己所分別為聖的物,並耶和華殿與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子都送給亞蘭王哈薛。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來了。」(王下12:18)。
毫無疑問,在亞述人的突襲之後,哈薛補充了金庫。耶戶的兒子約哈斯(約主前814-798年)「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下13:2)。結果,
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發作,將他們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三世的手下很長一段時間(王下13:3;參13:22)。
和哈薛戰爭,為以色列軍隊造成了沉重打擊。它減少到10,000名士兵,50名騎兵和10輛戰車(王下
13:7a)。「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王下13:7b)。救援來自耶和華,祂「賜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王下13:5;參13:23)。
這個救助者最有可能是亞述國王阿達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約主前810-783年),他於806年襲擊了大馬士革(Oppenheim
1969:281-82)。約在約哈斯的兒子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哈薛去世(約主前798年,王下
13:24)。
在敘利亞阿爾斯蘭塔什發現的象牙雕刻,有翅膀的人。學者們相信它們來自大馬士革哈薛的宮殿,並被帶到阿爾斯蘭塔什作為戰利品。 (Louvre
Museum, Paris; photo by Michael Luddeni) |
以色列王亞哈(大約主前874–853年)
亞哈的名字最初出現在碑石上,是因為他的兒子約蘭在第7行中,以典型的近東風格列為[...]約蘭是
[...]的兒子。但是,亞哈的名字不見了,因為它位於碑石上無法倖存的一部分。我們在本系列的較早文章中已經討論過亞哈(Wood
1996a),因此在這裡我們不再重複這些信息,而是繼續介紹他的兒子約蘭。
以色列王約蘭(約主前852年至841年)
亞哈死後,他的兒子亞哈謝統治了兩年,即主前853-852年。他在宮殿意外地掉下來,死了,沒有留下兒子,因此他的兄弟約蘭成為了以色列的下一任國王(王下1:2-17)。“但丘石碑”中提約蘭,是這位國王的首次在聖經外被提到。約蘭作王12年(王下3:1)。儘管他在耶和華眼前作惡,但不如父親亞哈和母親耶洗別那麼壞。他執政期間最傑出的事件,似乎是除掉了亞哈所製的巴力柱像(王下3:2)。
約蘭與猶大王和好。約在主前846年,他與約沙法合作,鎮壓了摩押王米沙的叛亂(王下
3:4–27; Wood 1996b:55–58)。猶大的下一位國王約蘭(主前848-841年)娶了這位約蘭的姐妹亞他利雅(王下8:18,26)。她的兒子亞哈謝接續約蘭成為猶大王。主前841年,約蘭與他的侄子亞哈謝聯手,在基列拉末對抗哈薛。他受了傷,去耶斯列療傷(王下8:28-29)。
受了以利沙的膏抹之後,耶戶去耶斯列刺殺約蘭。約蘭逃走時,他用箭射中了他的後背(王下9:14–24)。耶戶下令將約蘭的遺體拋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間,以應驗他所聽到的,關於約蘭的母親耶洗別謀殺拿八的預言(王下9:25–26)。
猶大王約蘭(約主前848年–
841年)
因為“但丘石碑”有亞哈謝的父親的名字,所以約蘭也是被提名。但是,石碑上應該有他名字的部分丟失了。約蘭32歲時成為國王,統治了8年。他是猶大的邪惡國王之一。
約蘭成為統治者後,他殺死了所有兄弟和其他爭奪王位的人(代下21:4)。他娶了亞哈的女兒亞他利雅,並在猶大諸山建築邱壇(代下21:6,11)。在他統治期間,以東人反叛。在試圖征服他們時,約蘭和他的官長被包圍了。幸運的是,他能夠在夜間突破,逃到耶路撒冷(王下
8:20-22)。
由於他的惡行,先知以利亞給約蘭寫了一封定罪信。
他告訴國王﹕「耶和華降大災與你的百姓和你的妻子,兒女,並你一切所有的。」(代下21:14)。
此後不久,一個由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組成的聯盟侵擾宮殿,奪走了宮殿的所有物品和國王的兒子們,只有最小的兒子亞哈謝和他的妻子例外。
以利亞還在信中告訴約蘭,他會因腸病而被擊敗(代下
21:15)。宮殿被洗劫一空後,約蘭因無法治癒的腸病病倒,病情持續了兩年(代下
21:18-19a)。儘管他被埋葬在大衛城中,他的民沒有為他燒甚麼物件,也沒有葬在列王的墳墓裡(代下21:19b-20)。
大衛家之王亞哈謝(約主前841年)
與約蘭一樣,“但丘石碑”提到亞哈謝,是這位國王唯一在聖經之外的信息。亞哈謝於22歲的幼年就位,統治僅一年。他是猶大前任國王約蘭的最小兒子。其他兒子被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擄走(代下
21:16-17)。
亞哈謝跟隨他的以色列母親亞他利亞的行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代下22:4a)。父親死後有亞哈家的人給他主謀(代下22:4b),他們敦促他加盟約蘭,在基列拉末對抗哈薛,導致他過早死亡(代下22:5)。
約蘭在基列拉末受傷,在耶斯列養傷時,亞哈謝去看望他。耶戶攻擊他時,他和約蘭在一起,亞哈謝逃跑,但被拿住並被殺(王下9:27;
代下 22:6-9)。他的遺體被帶回耶路撒冷,「葬在大衛城他自己的墳墓裡,與他列祖同葬。」(王下9:28)。
以色列國王耶戶(主前841-814
)
耶戶的名字是在碑石缺失的部分。第11行的結尾和第12行的開頭,提到約蘭後的另一個以色列王:“
[統治著以色列]。”由於耶戶是繼約蘭之後的第二位以色列王,因此可以說他的名字出現在這裡。
耶戶對以色列和猶大王室進行流血清洗。在約蘭和亞哈謝被殺之後(王下
9:24–27),他謀殺了亞哈的家人和大臣(王下9:30–33;
10:11,17)和猶大王室中的42人(王下10:14)。肅清並沒有到此結束。他將所有「巴力的眾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並巴力的眾祭司」帶來(王下10:19),帶入撒瑪利亞的巴力廟,並處決了他們(王下10:25)。這有效地結束了巴力在以色列的崇拜。但這並沒有結束偶像崇拜,因為耶戶繼續「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犢」(王下10:29)。
在耶戶統治期間,以色列在約旦以東的領土,被哈薛攻擊(王下10:32-33)。根據“沙爾馬那塞爾方尖碑”(Obelisk
of Shalmaneser)(有時也稱為黑方尖碑),耶戶受制於亞述。1846年,英國人亨利·拉亞德爵士(Sir
Henry Layard)在伊拉克卡拉市(Calah, Iraq)發現了這座紀念碑。它描繪了亞述國王沙勒曼尼撒(Jhalmaneser),還有耶戶俯伏的在他面前,以色列使節在他身後進貢
(可以在這裏看到耶戶的圖畫)。碑文寫著:
這是以色列或猶大國王唯一倖存的肖像。統治28年後,「耶戶與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瑪利亞。」(王下10:35)。
“但丘石碑”的了不起之處在於它提到八位聖經中的王:便哈達二世,哈薛,約蘭(Joram),亞哈,亞哈謝,約蘭(Jehoram),大衛和耶戶。這很可能是在哈薛在基列拉末擊敗約蘭和亞哈謝之後建立的,約在主前841年。(王下
8:28–29)。石碑被破壞,很可能是在798年至782年,當以色列國王約阿施,奪回了哈薛先前佔領的以色列領土(王下13:24-25)。這座紀念碑似乎在但城門附近,豎立了四十年。這不斷提醒以色列人,他們受到亞蘭人的統治。當政治力量的潮流轉移時,以色列人佔了上風,仇恨的石碑被破壞成許多碎片,其中一些碎片被重新用作建築材料。
“但丘石碑”的重要性不在於它是歷史記錄,因為聖經有更為詳盡的說明。反之,它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主前841年的事件的獨立和同代的見證,證明了聖經記載的準確性。
參考書
Biran, A., and Naveh, J.
1993 An Aramaic Stele Fragment from Tel
Dan. Israel Exploration Journal 43: 81–98.
1995 The Tel Dan Inscription: A New
Fragment. Israel Exploration Journal 45: 1–18.
Eph’al, I., and Naveh, J.
1989 Hazael’s Booty Inscriptions. Israel Exploration
Journal 39: 192–200.
Kitchen, K.A.
1997 A Possible Mention of David in the
Late Tenth Century BCE, and Deity *Dod as Dead as the Dodo?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Old Testament 76: 29–44.
Lemaire, A.
1994 “House of David” Restored in Moabite
Inscription.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20.3:30–37.
Oppenheim, A.L.
1969 Babylonian and Assyrian Historical
Texts. Pp. 265–317 in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3rd ed., ed. J.B. Pritchar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itard, W.T.
1997 Damascus. Pp. 103–106 in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rchaeology in the Near East 2, ed. E.M. My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uech, É.
1994 La stèle de Dan: Bar Hadad II et la
coalition des Omrides et de la maison de David. Revue Biblique 101:
215–41.
Wood, Bryant G.
1993 New Inscription Mentions House of
David. Bible and Spade 6: 119–21.
1995 House of David Again! Bible and
Spade 8: 91–92.
1996a Ahab
the Israelite. Bible and Spade 9: 111–113.
1996b Mesha,
King of Moab. Bible and Spade 9: 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