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考古學導論》
第六章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在一段由士師管理的時間之後,以色列人求立王。第一個是掃羅,然後是功積顯赫的大衛,隨著富有和聰明的所羅門之後,以色列國分裂為南北兩國。掃羅、大衛、所羅門作王這段時間就是聯合王國。根據聖經時間線,是主前1043-931年;在考古學家眼中,屬鐵器時代。
(一)大衛曾經存在的證據
根據《The
Bible Unearthed》[1],所羅門存在的證據為零,而大衛和掃羅的證據則不多。今天一位反基督教的聖經學者,《製造耶穌》的作者,Bart
Ehrman也表示同意﹕如果你想看看大衛擊敗歌利亞,後來成為國王,有一個聰明的兒子叫所羅門的聖經外記載,那是零!但至少有
*一個*
外部證據表明大衛是一位國王,並且他在以色列建立了一個王朝。就是但丘(Tel Dan)遺址發現了一塊古代石碑的碎片。意味著有一位名叫大衛的國王在
9 世紀之前的某個時候在猶太開始了君主制王朝。
當然,這正是聖經所說的。除此之外,我們對這位大衛王了解多少?
真的沒什麼。確實有很好的理由認為聖經中關於大衛的敘述,即使不完全是傳奇,也是高度傳奇。[2]
這是反對基督教之人的基本前設﹕若非有經外記載,聖經所講的都是神話傳說!只有聖經才有可能撒謊,其他人都不可能撒謊!慶幸的是,雖然Bart
Ehrman只知一半,也不被說服,但他也無法否認關於大衛曾經存在的考古學證據!
(A)但丘石碑
[3]
以色列國與約亞蘭人長久起衝突。最近發現的銘文,在但支派地方的一個土丘,“但丘石碑”(Tel Dan Stela),記載了當時一些事情。石碑應該歸功於大馬色(大馬士革)的亞蘭王哈薛。無疑是他在但這地方,為紀念他於主前841年,擊敗約蘭和亞哈謝的勝利而設立的(王下 8:28–29)。
但丘銘文是在以色列王國時期發現的第一個皇家銘文。片段(A)於1993年被發現,片段(B1,B2)於一年後被發現。原始銘文至少提到八位聖經中的王。
在碑文中我們現在仍可看見的內容,簡單概括﹕「……打杖時,我父親上去[攻擊他]……哈達使我成為國王。 ……我殺了〔七十個王〕,他們套上〔七十部戰車〕 和數千名騎兵。 我殺了 [亞哈的兒子約蘭] 以色列國王。[我]殺了[約蘭]的兒子[亞哈謝] 大衛家的。 然後,我將[他們的城鎮變成廢墟並把]他們的土地變成[荒蕪...]其他……耶戶……」
所提到的八位聖經中的王是﹕便哈達二世,哈薛,亞哈和兒子約蘭(北國),約蘭(南國)和兒子亞哈謝,大衛,耶戶。
該碑文最令人震驚的是將猶大稱為“大衛家”。有人認為,這是大衛的名字首次出現在聖經以外的文件中。然而,大約在同一時間,另兩位學者,各自在已經發現了100多年“米沙碑文”(Mesha
Inscription)中,也留意到這詞組。
關於但丘石碑的更詳細討論,請見﹕《聖經考古學導論》第七章「分裂王國」(上)
。
(2)碑文提到摩押一些城市的名字,例如底本、巴力免、亞他錄等等。
(3)提到“大衛家”。碑文最重要的是﹕“大衛家住在何羅念”(第31行)
左﹕但丘石碑;右﹕摩押石。照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證據確鑿,大衛實有其人,而且從但丘石碑和摩押石的碑文,也佐證了聯合王國時代的一些歷史和地理。
(二)大衛宮殿和米羅
(A)歷史和地理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到了耶路撒冷,要攻打住那地方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若不趕出瞎子,瘸子,必不能進這地方。心裡想大衛決不能進去。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大衛住在保障裡,給保障起名叫大衛城。大衛又從米羅以裡,周圍築牆。推羅王希蘭將香柏木運到大衛那裡,又差遣使者和木匠,石匠給大衛建造宮殿。」(撒下
5:6-11)
地圖來源﹕聖光聖經地理(http://biblegeography.holylight.org.tw/images/index/condensedbible/map/061.GIF
)
大衛所得的城市由於三個側面的深谷:東邊是汲淪谷,西邊和南邊是中央山谷,也靠近全年供水的基訓泉,所以這條山脊很容易防禦。城市的弱點在北方,沒有天然屏障。山脊向北上升,到達俄斐勒(大衛城和聖殿山之間的區域),然後再更高,到達聖殿山。只有這個脆弱的北部邊界需要大規模防禦。
耶路撒冷地勢圖。地圖來源﹕聖光聖經地理(http://biblegeography.holylight.org.tw/images/admin/album_map_pic/upload_image/20151006204456_4415c9b8/091e6849c1f798f8c16d41019baa716b.jpg
)
耶路撒冷舊城,覆加在今天的照片上。照片來源﹕
https://www.baslibrary.org/biblical-archaeology-review/23/1/5
這些地點和建築物,找到了沒有?
(B)考古學家發現的階梯石結構﹕米羅
在主前 14 至 13 世紀的某個時候,迦南人/耶布斯人建造了現在著名的階梯石結構(Stepped-Stone
Structure),內部由巨大的填塞物組成。它支撐著上面的大石結構(Large
Stone Structure)。階梯石結構的地基由複雜的骨架牆系統組成,這些牆曾經沿著斜坡延伸,形成“盒子”,然後用石頭填塞。這創造了一個巨大而壯觀的填塞結構,成為一個的巨大基礎,為山頂增加了約 2,000 平方英尺的水平區域。可能就是在這個平面上建造了被稱為“錫安的保障”的迦南人/耶布斯人城堡。
階梯石結構。照片來源﹕
https://www.baslibrary.org/biblical-archaeology-review/38/5/5
階梯石結構的頂部似乎是一座紀念性建築地基的一部分。
該建築有可能被確定為大衛王的宮殿。或者可以猜說﹕“階梯石結構”就是聖經的米羅,“大石結構”就是大衛的宮殿。
公元前
10 世紀
藍色的大石頭結構(“大衛的宮殿”)與黃色的扶壁階梯石結構互鎖並由其支撐。照片來源﹕https://madainproject.com/content/media/collect/large_stone_11928.jpg
階梯石結構。照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he_10th_century_Stepped_Stone_Structure-ViewC_(3782447127).jpg
從橄欖山遙望大衛城的階梯石結構。照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10th_century_Stepped-Stone_Structure_and_7th_century_Houses_(3783275736).jpg
(1)Kenyon的意見
1960 年代在大衛城這一地區進行挖掘的英國考古學家Kathleen
Kenyon 建議,這填塞結構應被鑒定為聖經中提到的米羅( Millo )。今天的聖經的翻譯者都只是從希伯來文音譯而得“米羅”一字,但這字的原意是“充滿”,所以可能指這結構。
Kenyon 繼續推測,大衛到達時,耶布斯人已經在這個佔地 9 英畝的小地方居住了兩千年。 現在,以色列人也擠進了這座城市,這座城市的三邊是陡峭的懸崖。因此,大衛一定在城牆內建造了一座很小的宮殿。
(2) Mazar的意見
另一位考古學Eilat
Mazar 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在下圖中,大衛城的北牆可能位於紅色箭頭所指位置的左側,即山脊最窄處。大衛可能在這堵牆外建造了他的宮殿。所羅門向北擴展大衛城,在那裡他建造了一座宮殿建築群——在聖經中被稱為“王上宮”(尼 3:25)——以及一座獻給耶和華的聖殿。在Kenyon的地點 H,一條 10 英尺寬的壕溝穿過大衛城以北的山脊,是一道東西向的牆的遺跡。Kenyon認為她發現了所羅門為保護他的衛城而建造的一堵牆; Mazar認為這堵牆可能圍住了“王下宮”或大衛王宮的庭院。
照片來源﹕
https://www.baslibrary.org/biblical-archaeology-review/23/1/5
以色列耶路撒冷大衛城出土的原始愛奧尼亞柱頭。照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tone_structure_founf_in_the_City_of_David.jpg
大衛宮殿的位置,不乏推測﹕還有人猜測是基亞法(下面馬上討論)。無論如何,基亞法是大衛時代的一個堅固城。[6]
(三)基亞法
除了質疑大衛真有其人之外,自由神學家認為,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以色列,頂多是由當地部落首領領導的一群部落。
因此,與其說她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酋長國。 因為當時是一個簡單的農業社會,人煙稀少,沒有堅固的城市,沒有行政機構,也沒有文字。
[7]
但是基亞法(Khirbet
Qeiyafa)的發現,推翻了這些懷疑聖經的學者。為什麼呢?[8]
在基亞法所發現的陶器是鐵器IIa時代的城市,主前1000-900
年,就是掃羅和大衛的時代。這個地點是一個單一時間的站點。考古學家還發現一個古老的橄欖坑,通過放射性碳測試確定日期。橄欖可以追溯到主前 1100 年到 920 年之間。 這次挖掘的結果似乎證實了傳統的年表。
基亞法空中鳥覽。照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QEIYAFA_B.JPG
(A)基亞法是聖經中的哪個城市?
地圖來源﹕https://bibleatlas.org/shaaraim.htm
(B)見證當時的以色列人是一個國家
此外,大約從主前 1000 年開始。以色列已經是一個有組織的國家,基亞法可以是例子說明。為什麼呢?
(1)基亞法是非利士王國和猶大王國之間的邊境城鎮,是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的一個小而重要的地點。環形的鐵器時代城牆,由兩堵平行的城牆組成,一截一截地劃分為砲台(
casemate)——即所謂的砲台牆(casemate wall)。[1] 基亞法的防禦牆長超過 2,200 英尺(700 m),寬 13 英尺(4 m)。這面牆上的一些方形巨琢石重達近 5 噸。建造這堵牆總共需要超過20萬噸的石頭。建造這樣一堵牆需要一個有高度組織的社會。所以證實了大衛時代不是一個簡單的酋長國。 (2)
考古學家也找到了基亞法的城門。這是一個巨大的四室大門,由精心塑造的方形琢石建造而成, 鐵器時代的特色皇家建築。基亞法遺址顯然是一個精心規劃的設防城市,而不是農村聚居地。
基亞法的四室城門。照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Khirbet_Qeiyafa_05.jpg
基亞法的四室城門。照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ikiWiki_Israel_48422_Khirbet_Qeiyafa.jpg
發現的考古學家說﹕銘文“包含了從士師過渡到選擇掃羅作為新以色列王國的領袖的聖經故事中,所有基本部分。”很可能是紀念士師之後的第一個國王,就是掃羅,的登基。
(四)所羅門的建築
所羅門不僅是一個富有的國王,大有智慧的人,而且也是偉大的建築師。他最著名的建築項目當然是耶路撒冷聖殿;此外,他的宮殿應該是非常豪華的;他還建築了一些有六室城門的堅固城。他和他的繼承者,都擴張了耶路撒冷。
(1)擴張耶路撒冷
像以色列版圖一樣,首都耶路撒冷城於不同年代,也有不同的邊界及大小,見下圖。除了耶路撒冷城之外,摩利亞山及於上面所建造的聖殿,在幾千年間也經歷了不少的變動。
大衛從耶布斯人處得到耶路撒冷後,以之為首都。大衛隨後在城中建造宮殿,又稱該城為「大衛之城」
(撒下5:9-13)。所羅門及以後所有的南國猶大王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所羅門更按大衛的吩咐,在
神所指定的摩利亞山上為神興建聖殿,現代人稱它為「第一聖殿」(代下3:1)。
到了猶大希西家王的時候,北國以色列被亞述所滅
(720 BC)。在中央山谷興建儲水池,又興建引水道把水源從城上方引進城內的新儲水池,保護水源,為對抗外敵作準備
(賽22:11)。
新約時期的耶路撒冷城比舊約時期的大很多,除了原有的大衛之城及聖殿外,還有貧民區的 下城、富戶區的 上城、及在耶穌逝世後才建成的新區。當時城內住了成千上萬的人,主要是猶太人。大希律也擴建了以斯拉所重建的「第二聖殿」。[10]
耶路撒冷城的變化。圖畫來源﹕https://bibleeveryone.com/bible-jerusalem.php
(2)聖殿
所羅門聖殿於公元前960年建成,公元前587年毀於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之手(王下25)。一般人的共識是﹕沒有發現所羅門聖殿的遺跡。據推測,它在希律時代建造第二聖殿的巨大工程中被徹底摧毀並掩埋。
但是,近年以色列考古學家宣佈在聖殿山就地發現了第一批文物,這些文物最終可以追溯到所羅門聖殿時代。這是伊斯蘭捐獻與以色列考古學家之間罕見的合作,並且發生在阿克薩清真寺的基礎設施工程期間。所發現的有陶器碎片、動物骨骼和橄欖核。[11]
發現包括來自聖殿山的陶器碎片,可追溯到第一聖殿時期(由 IAA
提供)照片來源﹕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archaeologists-reveal-first-solomons-temple-era-artifacts-ever-found-on-temple-mount/
對於聖殿的任何發現,都使人興奮,希望將來有更多好消息。
(3)所羅門“宮殿”
考古學家在基色發現了一座3000年歷史的宮殿,可追溯到所羅門國王時代。 這座龐大的建築有一個大型的中央庭院,就像在夏瑣、米吉多發現的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一樣。 它由大型的矩形單片、用刀斧砍劈成的石頭建造,不像是當時的民居材料,卻像是建築宮殿使用的材料類型。 在現場也發現了非利士雙子陶器(Philistine bichrome pottery)和一個“亞實突雕像”(被認為是非利士女神)。這表明城市曾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下,然後,大衛王攻打非利士人,從迦巴直到基色(撒下 5:25; 代上 14:16),後來,它又被埃及征服。幾處埃及紀念碑和文獻誇耀了幾個制服基色的法老的戰役,包括圖特摩斯(Thutmose)三世、四世等。 也許這裏最著名的考古特徵是該遺址所謂的“所羅門”六室城門。但是這個城門和防禦工事系統能和所羅門聯繫在一起嗎? 這個防禦工事系統是在聖經中的示撒時候被破壞(王上 14:25)。因此,基色的防禦工事一定是在這次戰役之前建造的,很可能是在所羅門王統治期間。
挖掘該地點的團隊稱其為“所羅門的宮殿”,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相信所羅門居住在那裡,而是因為「先前埃及王法老上來攻取基色,用火焚燒,殺了城內居住的迦南人,將城賜給他女兒所羅門的妻作妝奩。」(王上
9:16)所羅門的妻子是法老的女兒,所以她收到了這座城市,作為她的妝奩。這一發現再次表明,聖經中的描述,在歷史上是準確的。[12]
基色廢墟的巨大結構。照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ikiWiki_Israel_87248_tel_gezer.jpg
(4)所羅門城門
[13]
「所羅門王挑取服苦的人,是為建造耶和華的殿,自己的宮,米羅,耶路撒冷的城牆,夏瑣,米吉多,並基色。」(王上
9:15)
考古學發現,夏瑣、米吉多、基色三個大城市,都是六室城門。這樣的城門,我們今天稱之為“所羅門城門”(比較普通的城市的城門是四室,例如基亞法。)
基色的六室城門。照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1/Six-chambered_gate_at_Tel_Gezer_%285751855767%29.jpg
順便再提﹕當時的以色列人的典型居所是一個四室房子,正如本書第四章「旅居埃及,出埃及,在曠野」中所描寫的。夏瑣就有一座﹕
以色列人的四室房子。照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Hazor-house.jpg
(五)有趣的考古學發現
(1)機弦甩石
[14]
在聖經裏,大衛殺巨人歌利亞的故事是引人入勝的﹕「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他就仆倒,面伏於地。」(撒上17:49)
用動物毛製造的甩石機弦和甩石的手法。圖畫來源﹕ http://www.christiananswers.net/dictionary/sling.html
亞述投石者的浮雕。照片來源﹕
https://www.wayoflife.org/reports/the_power_of_the_ancient_sling.html(2)大衛的豎琴
大衛寫了很多詩篇,又擅長彈豎琴。掃羅被惡魔擾亂的時候,大衛為他彈琴,惡魔離了他。(撒上
16:14-23)這故事家傳戶曉,但當時真有這樣的樂器?
原來七弦豎琴可以追索到主前三千年,考古學家在其後的日子中,多次找到豎琴的繪畫等。最近在耶路撒冷找到一個碧玉印章,上有精緻的七弦豎琴裝飾。七弦豎琴有十二根弦,由一根斜橫桿連接,底部是一個音箱,上邊用希伯來文寫著“屬於國王的女兒
Ma'adanah。” 這枚印章是主前
7
世紀的。雖然比大衛稍晚,但相信大衛時候的豎琴也是差不多樣子的。
上有豎琴的印章。照片來源﹕
https://www.baslibrary.org/images/bsba080103400ljpg
這一時段的考古學出土物比較從前為多,想是時候較晚,更多文物得存留。下面的“分裂王國”時期,更不讓我們失望。
相關youtube視頻
第六章“聯合王國”(1
of 2) |
|
第六章“聯合王國”(1
of 2) (粵) |
|
第六章“聯合王國”(2
of 2) |
|
第六章“聯合王國”(2
of 2) (粵) |
[1]
“砲台”是在防禦工事、軍艦或裝甲戰車中發射火砲的強化砲台或裝甲結構。
“砲台牆”是指雙層城牆,牆壁之間的空間被分隔成多個房間,可以在圍攻時將其裝滿,以更好地抵禦攻城槌。
Fort Knox, Maine砲台。照片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semate#/media/File:Fort_Knox_-_Prospect,_Maine_-_15537074667.jpg
[1]
Israel Finkelstein & Neil Asher Silberman, The Bible Unearthe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