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考古学导论》
第九章
被虏和回归
联合王国分裂二百年后,主前722年,北国以色列首先被亚述吞灭。大批以色列人被掳往外邦,少数遗民则与迁入的外邦人混杂通婚,成为撒玛利亚人。
至于南国犹大,一般来说,分三批被虏于巴比伦。 (1)主前605
,约雅敬时时候;( 2 )主前597 ,约雅斤时候;( 3 )主前588 ,西底家时候–主前586
,耶路撒冷城、所罗门圣殿被毁,国中的精华与上层人士被掳去巴比伦。
主前538年,波斯古列王兴起,释放犹大被掳的人归回巴勒斯坦。
从考古学角度而言,这是从“铁器IA时代”,进到“巴比伦和波斯时代”(铁器 II 或铁器 III时代)。
被攻和被虏
(一)西拿基立围攻拉吉
地图来源﹕圣光圣经地理
(A)亚述人围攻拉吉的办法
让我们先读列王记下18-19章,这是一段比较复杂的历史﹕
「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
」(王下18:13 )这些“坚固城”很可能包括拉吉,因为圣经以它为坚固城(代下11:5 -10 )。
「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王下18:14
) 可见当时西拿基立在拉吉,也许已经攻进了(虽然后来离开)。当然,希西家在耶路撒冷。「亚述王从拉吉差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率领大军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里去。
」(王下18:17 ) 可见,西拿基立继续接近耶路撒冷。
然后,拉伯沙基来骂战(王下18:19
)。希西家王听见,进了耶和华的殿。臣仆就去见以赛亚(王下19:1-9 )。以赛亚给他安慰的消息(王下19:10-37 ),告诉他﹕「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
」(王下19:32
)以赛亚指的是耶路撒冷,不是拉吉。以赛亚的意义就是﹕西拿基立不会围攻耶路撒冷,好像他围攻拉吉一样。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
“筑垒攻城”是亚述人围攻拉吉的办法。除了考古学研究,也可从以赛亚的话推论之外,我们可以相信,这是亚述人,或当时人围攻城市的一般办法。
考古学家发现“筑垒攻城”非常准确地描写了这个办法。中文翻译不会让我们看见清楚的图画,但英语圣经翻译得比较好,是“
build a siege ramp
”
。考古学的研究解释了这个“ ramp ” (斜坡)怎样建筑﹕ “ build ” (筑)的原文,是“倒出”之意。原来他们建筑“
siege ramp
”时,在稍远的地方开始,就是在最斜坡的前方“倒出”石头,以增加其高度,成为一个达到城门的斜坡。
此外,还有一些细微之处﹕以赛亚也说,亚述人不得“射箭,拿盾牌到城前”。这也是和考古学发现和谐的。因为当一些士兵在倒石头的时候,需要其他士兵“一面拿箭,一面拿盾牌”保护倒石头的工人。可见,圣经的描述非常准确。
根据研究,攻城坡道大约有
260 英尺长,需要将近 20,000 吨石块。数百名工人在三周内每天 24 小时工作,才能建造围城坡道。它由中等大小的石头建造,每块重约 15
磅,由亚述军队从邻近城市的一个小山坡上开采和搜集。[1]
在拉吉重建的攻城坡道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从远端开始,附近有一个采石场。绘图来源﹕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sites-places/biblical-archaeology-places/sennacheribs-siege-of-lachish/
。
Credit: Yosef Garfinkel et al.
西拿基立成功攻下拉吉之后,他为庆功所制作的拉吉浮雕中,也让我们看见这个斜坡。
在尼尼微西拿基立宫殿的拉吉浮雕上看到的亚述围城坡道的一段。照片来源。
艺术家笔下的筑斜坡攻拉吉。绘画来源﹕ https://emp.byui.edu/SATTERFIELDB/Rel302/Lachish/Lachish.htm
(B)拉吉浮雕
上边提到,西拿基立回到尼尼微后,在他的宫殿里,立了一个巨大的浮雕,雕刻了当时围攻拉吉的英雄事迹。现存放于大英博物馆,充满了一个房间,可知其巨大。
若放大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见西拿基立坐在宝座上,俘虏们跪在他面前﹕
By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FRCP( Glasg )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2128579照片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l_Lachish#/media/File:The_fall_of_Lachish,_King_Sennacherib_reviews_Judaean_prisoners..JPG
我们也可以看见更多“筑垒”的雕刻﹕
照片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apture_of_Lachish_-_ramps_and_battle_engines.jpg
(二)耶路撒冷被攻陷
巴比伦编年史泥板之一。照片来源。
尼波-撒西金泥板。照片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ews-graphics-2007-_640099a.jpg
(C)拉吉书信
1935年,一位英国考古学家,在拉吉城门的一个房间内发现了 21 封信,这些信写在扁平的碎陶片 ( ostraca )
上。可追溯到巴比伦入侵犹大的时期,即主前 589-587 年。它们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在犹大发生的动乱。当耶路撒冷被围困时,耶利米向西底家王传达了一个信息。这段话的结尾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
……所剩下的城邑,就是拉吉和亚西加。原来犹大的坚固城﹝只﹞剩下这两座。
」(耶
34:7)。在拉吉遗址发现的信似乎是从一个前哨发给拉吉军事指挥官的军事公报。第 4 封信的最后一句话与耶利米书 34:7
的内容相呼应:“我们正在观察拉吉的 [火] 信号……因为我们看不到亚西加”。[3]似乎果真如此,只剩拉吉和亚西加。
拉吉书信。Photo
by Dr. David E. Graves, Courtesy
of the Trustees for the British Museum。
照片来源﹕
https://biblicalarchaeologygraves.blogspot.com/2014/12/bonus-59-lachish-letters.html
(D)耶路撒冷被虏遗迹
但近年的耶路撒冷正在进行的锡安山考古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主前六世纪巴比伦人征服耶路撒冷这座城市的证据,正如圣经中所描述的一样。研究人员从遗址现场采集了灰烬沉积物、箭头、罐子和灯具碎片,还有珠宝。证实在主前587
年到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人征服之前,圣经中描述耶路撒冷富足的情况。为什么有箭头呢?表明巴比伦人正在这个时候攻打耶路撒冷,正如圣经所讲的。[4]
在被虏之地
(一)约雅斤口粮
约雅斤的口粮泥板。照片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ehoiachin_Ration_Tablet.JPG
(二)但以理和伯沙撒
[6]
但以理书第五章,伯沙撒盛筵的故事,是我们都熟悉的。他为一千大臣设摆盛筵,吩咐人将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银器皿拿来,用作饮酒的器皿。正在狂欢的时候,他看见墙上有指头在写字,把他吓得魂不附体。于是「大声吩咐将用法术的和迦勒底人并观兆的领进来,对巴比伦的哲士说,谁能读这文字,把讲解告诉我,他必身穿紫袍,项带金链,在我国中位列第三。」(但5:
7 )然后,圣经告诉我们,只有但以理能解释该文字。
绘画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elshazzar%E2%80%99s_feast,_by_Rembrandt.jpg
怀疑圣经的人疑问﹕伯沙撒是谁?保存了古代国王名单的希腊编年史家,将尼布甲尼撒的继任者拿波尼德(
Nabonidus
),确定为巴比伦的最后一位本土统治者,没有提到伯沙撒。这位伯沙撒是圣经作者虚构的吗?
“至于我,巴比伦王拿波尼德,求你救我免于触犯你伟大的神性,并赐予我长寿的礼物,至于伯沙撒,我的长子——我的后代——将对你伟大神性的崇敬灌输给他的心,愿他不犯任何邪教错误,愿他满足于充实的生活。”[7]
巴比伦文献显示拿波尼德是一个有怪脾气的统治者。在他统治的几年里,拿波尼德甚至没有住在巴比伦; 根据一个说法,拿波尼德自我放逐,“将王位和他的大部分军队托付给伯沙撒”。[8]
但以理书所写的伯沙撒头衔(王),原文是亚兰文,应该翻译为“王储”。[9]这就是为什么但以理只能“在国中位列第三”(但
5:16),而不是第二位。
拿波尼德。照片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abonidus.jpg
拿波尼德圆柱。存放在英国博物馆。照片来源。
(三)一般犹太流亡者的生活
「他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诗137﹕1-2)让我们联想到,这些犹太人在巴比伦的生活非常悲惨。但是近年来自巴比伦“犹大镇” ( Judah town )的楔形文字泥板让我们深入了解普通犹大人在巴比伦流放期间的生活。原来他们的生活实际上相当美好。除了约雅斤王脱下服,得到每日的口粮之外,这些泥板显示在土地契约中出现一些犹大人的名字。这些名字通常包含
Ya 、 Yahu或Yama (巴比伦版的Yahu )元素,意在将他们与他们的神雅威( Yahweh ) 联系起来。表示他们能保存自己族群的身份。[10]回归
(一)古列王圆柱
从1876年到1882年,考古学家Hormuzd
Rassam在巴比伦发掘,并找到古列王圆柱,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这是考古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圆柱体刻有楔形文字,记录了主前539
年征服巴比伦的历史。由波斯国王古列大帝(主前559-530 年在位)所创。
这圆柱上写什么的呢?首先古列陈述自己的丰功伟迹﹕「
……每个地域,坐在宝座上的所有国王,……都向苏安纳(
Shuanna
){巴比伦}大量的进贡,并亲了我的脚。」然后他描述自己的善行﹕「我从[苏安纳]让他们返回他们的住所,……他们的神殿以前破毁灭,为居住在其中的神灵们建造了永久性的祭坊。我召集了他们所有的人民,并把他们送回原居地。……我把它们毫不受伤害地被送回它们的小室,在它们的圣所里,让它们快乐。愿我送返圣所的所有神灵,每天在贝尔(
Bel )和纳布( Nabu )之前,为我祈求长寿,并提及我的善行。」[11]
这是应验以赛亚早在事情发生前200年的预言﹕「论古列说,﹝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悦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令立稳圣殿的根基。 ……我凭公义兴起古列,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释放我被掳的民,
…… 」(赛44:28
, 45:13 )
古列下令,将流亡离国者送返他们的原居处,又巴把他们的神灵偶像送回原来的庙寺。但犹太人没有偶像,因此归还了从圣殿中取出的金银器。正如圣经讲的﹕「古列王元年,他降旨论到耶路撒冷神的殿,要建造这殿为献祭之处,坚立殿的根基。
……并且神殿的金银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到巴比伦的,要归还带到耶路撒冷的殿中,各按原处放在神的殿里。
」(拉6:3
-5 )
古列王圆柱体是一个桶形的烘烤粘土圆柱体,体积并不大,其最大直径为22.5 厘米(8.9 英寸)乘以10 厘米(3.9
英寸)。它是两个碎片,A和B。 A碎片先找到,B碎片是在1920发表,并被认定来自同一个圆柱。
后来,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
University)的退休教授Lambert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一些泥板。当他遇到一块碎片时,他留意到上面有古列王圆柱文字的一部分。随后,大英博物馆另一个员工发现了第二块碎片,他开始在博物馆藏品中的20万枚未出版的泥板中继续搜索。与古列王圆柱一样,碎片是由Rassam挖掘的,但却不是在巴比伦,而是在巴比伦以南的大莱姆(
Dailem
)。这一新证据表明,古列王发布了一项法令,远达巴比伦之外。以前,学者们一直认为古列王圆柱不是这样的官方公布,而是为了纪念古列王为米罗达庙的修复而奠基,所以应该只有一份。但为什么有几份呢?圣经早已指出,古列王“下诏通告”(代下
36:22; 拉 1:1)或“降旨”(拉 6:3)。圣经又显出自己的准确!
叫人惊奇的是﹕这公告居然也被复制在中国发现的两块马骨化石上!是伪造的吗?似乎不是。为什么如此?没有人知道。
虽然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人拥有古列圆柱的复制品,但是伊朗人为这古董非常自豪,因为第一届联合国人权会议表扬它为现代《世界人权宣言》的前身。
古列王圆柱。照片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yrus_Cylinder.jpg
从另一角度看古列王圆柱。照片来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yrus_Cylinder_2.jpg(二)尼希米的城墙
在大卫城东部找到的“阶梯石结构”(Stepped Stone
Structure)大有可能就是「米罗」(撒下5﹕9),而“大石结构”(Large Stone
Structure)也有可能是大卫的宫殿。在《圣经考古学导论》第六章「联合王国」已经讨论过。
考古学家Mazar认为,阶梯石结构支撑着大卫王的宫殿;宫殿的20号墙实际上与阶梯石结构相连。她也找到北塔和毗邻的
27 号墙(尼希米的墙),还有南塔,都是被巴比伦人摧毁后返回的流放者建造的。两座古塔的遗迹坐落在“大石结构”以东的大卫城东堡垒线上。北塔较小,距离“大石结构”的东北角只有几英尺远。它沿着堡垒线延伸了近
17 英尺。
27 号墙的遗迹保存于塔的南边和北边的几码处。北塔以南约
65
英尺处是南塔。北塔两侧延伸的城墙,也从南塔以北数码处继续延伸。虽然两座塔之间的一段城墙不见了,但很明显,与两座塔相连的那段城墙是同一城墙的一部分。
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处狗墓和一层近 5 英尺厚的棕色土地,上面布满了陶片。通过陶器来确定这个地层的年代,结果追溯到以色列的波斯时期(主前
538-332 年)。他们没有发现在五世纪下半叶很流行的“ Yehud ”罐子把手。根据陶器组合的风格、狗墓、没有“ Yehud ”印记,
Mazar将这座塔的建造时间追溯到主前 5 世纪中叶——就在圣经说尼希米在主前 445 年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时候。
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混搭。大卫城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部分。千百年来,它被无数次建造和重建。这张重建图显示了东坡顶部不同构造的密切关系。绘画来源﹕
https://www.baslibrary.org/biblical-archaeology-review/35/2/7
。
(三)第一圣殿被毁后的重建
波斯时期是考古学上的黑洞,就是说,甚少出土文物。但最近以色列文物管理局(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IAA
)宣布,在大卫城的吉布提停车场(
Givati Parking Lot
),找到两个印章和其他物件。粗糙的陶土印章由民间制作,与官方样式大有不同。以色列人可能在巴比伦毁坏耶路撒冷全城后,初期重建的遗迹。但这些新发现无法精准认定哪些民族生活在耶路撒冷废墟中:是归回锡安的犹太人,还是波斯官员等其他人。从手工制品的定年,约在巴比伦沦陷的西元前586年与西元前4世纪间。
[12]
印章图案显示有个人坐在一张大椅子上,可能是个王。
照片来源﹕
https://biblearchaeologyreport.com/2020/07/24/top-three-reports-in-biblical-archaeology-july-2020/
结论
这一段时间的考古学发现,继续支持圣经的历史性。盼望考古学家们继续努力,有更多文物出土,支持更多的圣经记载。
相信考古学家以后定会在这里找到更多文物。所以,值得我们留意工作的发展。
相关youtube
视频
《圣经考古学导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