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2500年前的印章 見證猶太人在第一次聖殿被毀後的重建

【以色列考古黑洞新發現】

轉自﹕《2020-07-02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11&article=1364398&article_type=new&fontsize=2

 

https://media.ct.org.tw/upload/news_article/2020/07/Israel-Antiquities-Authoritys-Dr_03LB.-Yiftah-Shalev-Shai-Halevy-Israel-Antiquities-Authority2-380_03LB.jpg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沙列夫博士在大衛城吉布提停車場發現波斯時期印章和印章印模(圖/Shai-Halevy-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特約編譯吳立民/報導】西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國攻陷耶路撒冷。七十年後,故城重建的相關證據,近日已於耶路撒冷舊城牆外的大衛城(City of David)被挖掘出來。

 

parking-1.jpg

大衛城吉布提停車場的考古挖掘工作。(圖/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考古挖掘的兩大發現

近期,在大衛城的吉布提停車場(Givati Parking Lot)的考古挖掘得到兩個發現:官方印璽與標示怪異圖案的手製陶土印章碎片,有助於解開西元前六世紀耶路撒冷的歷史謎團。在此之前,以色列僅挖掘出十件類似的波斯時期文物。(約為西元前536年至西元前333年)

parking-02.png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IAA)的伊法塔.沙列夫(Yiftah Shalev)博士六月30日告訴《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波斯時期是考古學上的黑洞。每當得到新發現,如同再點燃一只蠟燭,帶來新的亮光。」

官方印璽的製作合乎官方規範,描繪的可能是神。粗糙的陶土印章則由民間製作,或許出自文盲之手。沙列夫說,整體而言,這兩只印章描繪這座城市重建的官僚體系。如聖經所記載,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也恢復體制。


首次在耶路撒冷的發現

一般認為,猶太人在第一聖殿被毀後被俘,在波斯時期「歸回錫安」,如聖經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記載。沙列夫解釋:「我們已知波斯時期有官僚體系,這兩個印章提供有力佐證,這是首次在耶路撒冷的發現,使我們得以探索聖城是如何重建的。

特拉維夫大學教授尤瓦爾.加朵特手上拿著在停車場挖掘出來的陶土印章碎片。(圖/Shai-Halevy-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特拉維夫大學教授尤瓦爾.加朵特手上拿著在停車場挖掘出來的陶土印章碎片。(圖/Shai-Halevy-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由歷史紀錄來看,這座城不太可能被完全遺棄。難民在巴比倫毀壞耶路撒冷全城後,用廢墟中材料在郊區重建居所,眼前所見可能是猶太人初期重建遺跡。這兩個印章在此處被發現,顯示官僚體系也在恢復中。

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教授尤瓦爾.加朵特(Yuval Gadot)與沙列夫在聲明中提到,大衛城發現的印章顯示,在巴比倫的肆虐後,人們仍努力恢復耶城行政運作,居民也持續使用部分被摧毀的建築。

近東居民住所常見的裝飾藝術──貝斯容器。(圖/Eliyahu Yanai, City of David)

近東居民住所常見的裝飾藝術──貝斯容器。(圖/Eliyahu Yanai, City of David



發現近東裝飾藝術品

在同一考古區域內還發現大量魚骨、波斯時期陶器和「貝斯容器」(Bes-vessel),它是近東居民住所常見的裝飾藝術,圖案是留著鬍子的矮胖的神靈,透過笑聲驅趕惡魔。

沙列夫說,較大的官方印璽尺寸4.5公分(1.8英寸)為巴比倫官方樣式。由尺寸來看,可能用於在大型容器留下戳記,非柱狀滾輪設計。印章圖像為坐在椅上的人物,前方有一兩個圓柱。人物可能是王,圓柱則代表納布神(Nabu)和馬爾杜克神(Marduk)。

粗糙的陶土印章直徑8公分,沙列夫稱為「怪異物件」,似乎由破損的容器再製,上面扭曲圖案看似字母,與巴比倫的官方樣式截然不同。

文物圖案顯示有個人坐在一張大椅子上,可能是個王。(圖/Shai-Halevy-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文物圖案顯示有個人坐在一張大椅子上,可能是個王。(圖/Shai-Halevy-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耶路撒冷波斯時期歷史未有定論

聖經歷史記載,巴比倫在西元前7世紀末征服猶大王國,引發三波聖地流放出走潮。西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成為巴比倫耶胡德省(Yehud)的一部分。第一聖殿被毀後,這片土地上的公民、統治者與神職人員被俘。波斯人在西元前539年征服巴比倫,未久,古列王准許猶太人返回故土。

但由巴比倫被毀到波斯時期間,耶路撒冷發生何事,考古學界仍爭辯不已。沙列夫說:「很難斷定猶太人的具體定居時間,我們對波斯時期所知甚少,對巴比倫時期的了解也極為有限。」

這些新發現無法精準認定哪些民族生活在耶路撒冷廢墟中:是歸回錫安的猶太人,還是波斯官員等其他人。手工製品的定年只能精確到一世紀內,約莫在巴比倫淪陷的西元前586年與西元前4世紀間。

沙列夫說,透過碳測年來確認時間有其難度,但以色列文物管理局正與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Weizmann Institute)合作,希望未來由印章周邊物品取得碳元素,包括透過魚骨了解內陸城市新富的崛起。

沙列夫說:「我們所見不僅是所挖掘的物品,還看到人們重返耶路撒冷,緩慢重建與恢復行政系統的進程。」

(資料來源:The Times Of Israel

 

 

 

 

回「聖經考古學」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