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為真道爭辯》中冊

第二十三章

道教

張逸萍

 

 

 

雖然中國基本上是一個佛教國家,道教卻是最原始的中國宗教,是中國人的土產宗教。今天的中國社會流行占卜、符咒、消禍、求福的觀念和操作,乃始於道教。道教和佛教一樣,都帶來各種偶像崇拜,結果中國人以後寺廟林立,滿天神佛。除此之外,今天很多中國醫學和養生保健的思想,都是從道教而來,氣功是一個好例子。所以,要明白中國文化思想、迷信習俗、廟宇偶像、甚至飲食,都要明白道教。

 首先必須一提,很多人都混淆了主要是哲學性的道家和純粹宗教性的道教。道家的奠基人是老子,但演變成道教是老子以後多年的事情。所以,現在分開道家和道教的討論如下﹕

 

道家

 

(一)老子思想

 老子生於主前六世紀,與孔子同期而略早。他性李名耳,「老子」是他的尊稱,據記載,他曾任小官,當他離開宮庭,有人勸他把他的哲學思想寫下來,於是就寫成了今天的《道德經》。他的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1)道和德

 老子的「道」是天地間的一種自然支配力量,是超越人意志的,對萬物有益,但是老子沒有把它叫作上帝,只把它叫作「道」。這個「道」不是物質,似乎存在,亦非存在,無法解釋。老子《道德經》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開始,可見「道」是一個神秘觀念。不但如此,它導引萬物。如果順應它,便是和諧、健康、平安。或者說,這是上天處事的方法,所以又叫「天道」。

 《道德經》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簡單說來,「道」是萬物所本。這話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有說﹕「道生一」的意思就是從無生有,「二」乃陰、陽,「三」乃陰、陽、氣。[1] 或者說﹕道居首位,二指陰陽,三是陰陽和合。雖然人對「一、二、三」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基本上,都同意這是中國人的「宇宙發生論」。[1]

 「德」是每個人或每事物的式樣,也可以說是萬物的獨特性。藉著它,萬物和「道」相連。換言之,天下萬物自有一套運作的道理和方法。所以,人不應該把自己的意思強加於其他人或物,否則,只會遭到反抗。

 

2)陰陽

大自然中存著兩種相反,但是相輔相成,而且有相互作用的力量,例如﹕男女、冷熱、正反、生死、光暗、黑白、實虛、貴賤、升降、進退、榮辱、吉凶等等。大自然是由二者構成,缺少其一,人不能明白相對的一面。例如,沒有邪惡,人不能明白什麼是良善。

 

3)無為

  因為天地有「道」,萬物有「德」,所以,我們應該順應它,不是壓制它,所以老子主張「無為」,意即「取消人為努力」。

  道家認為,人類歷史上的問題都是因為欲望,所以提醒人,所有這些都需要顛覆,而重返混沌。如果君主沒有欲望,百性沒有知識,頭腦簡單,這樣社會就可以安定下來,是最理想的社會。如果君主要想辦法治理天下,天下就反而大亂,故此,老子主張「無為之治」。

 

4)消極逃避

 無論人如何看老子,都會同意老子是悲觀和逃避的。他主張清靜無為,任其自然。事實上,他是說,人最好是糊糊塗塗的過活。一位評論者說﹕「依照老子的辦法,要防止失火,就先把屋子拆掉;想避免死亡,最好不要活著。」[2]

           

 

(二)莊子思想

 1)更消極

 老子之後,還有其他延續和擴大他哲理的人,莊子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莊子比老子更消極,老子響往小國寡民,但莊子更進一步認為人和禽獸雜居更理想。[3]他認為最理想的是心靈完全擺脫世俗,不作分辨,不但「無為」,更要「無心無情」。

 慢慢地,中國文化裡就出現了作風非常放蕩的一派。例如,有名的「竹林七賢」主張老莊之學,結果在生活上不拘禮法,常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4]故此,中國歷史上,亦曾經有人視老莊為洪水猛獸,認為這樣的思想培養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對一切毫不關心,所以危害社會。有一位評論者說﹕「在我看來則是覺得活著沒有意思,所以才無所顧忌,任性妄為。而《老子》、《莊子》的哲學,也就成了他們的指導思想。」[5]真有趣,今天的人雖然不一定推崇老莊,甚至不知道老莊是誰,但這也是今天一部分人的作風和問題。

 

2)更玄秘

 莊子推崇「心齋」和「坐忘」,「心齋」就是排除內心的雜念,「坐忘」指靜坐和忘懷一切。忘掉自己、忘掉感覺、忘掉萬物、忘掉整個世界,以能讓「道」進入心靈,體會它,與宇宙合一,這種狀態,叫做「逍遙」。換言之,他所指的是﹕當心靈擺脫世俗思慮之後,自由漫游於幻想的領域中。[6]或者用現代人的話說﹕設法使頭腦空白,人就會進入變異意識狀態。

 莊子還有一個特出的觀念﹕任何事物都可以隨時產生、隨時消滅,人們在現象的鏈環中,不能獲得真知,也不可能說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7]用現代人的話來講,就是﹕「沒有絕對真理、沒有肯定知識」。

 

道教

 

老子和莊子在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哲學性的討論,但是,道家慢慢變得玄學化,終於發展為道教。老子被抬升為神,被稱為「太上老君」;《道德經》被宣傳為道教的經典,但這是有些誇張成份。事實上,道教愈成熟,道家哲學家的神祗的地位就愈低,道家哲學書籍的地位亦然。

 

(一)源起和歷史

 一般來說,真正的道教起源於秦漢神仙之說。最早有兩個主要的運動﹕一個是張角領導的「黃巾之亂」;另一個是張道陵所領導的「五斗米道」。二者的信念基本上相同,也利用為民眾治病為手段傳教,後來的一個主要派系「正一派」就是源於「五斗米道」的。道教早期是在社會低下層活動,大多是非法組織,南北朝時受到皇帝的尊敬,又因和佛教對抗,才建立有規模的天師道,道教的領導人世襲為「張天師」,正式成為一個宗教。

 宋元是道教興盛的時代,道教受到君主的重視,道士得過奢華生活,住在京城,與達官貴人來往。於是又有苦修的「全真道」出現,此派不建宮觀,靠乞食為生。

 歷史上,道教有一些派別注重出世,故有打座、禁慾的做法和思想。另一些則非常入世和實際,注重今天的需要,例如求富貴和長壽。主要派系有「積善派」、「丹鼎派」、「正一派」、「占驗派」和「符籙派」等等。[8]

 道教的寺院叫做「道觀」(或道館);僧侶叫「道士」,有一些道士有特別的服裝,把頭髮束在頭上成髮髻。但是我們很難清楚指出誰是道教徒,所謂「道教徒」,應該是指一個人的哲學和態度。

 道教主要的活動由道士負責,今天在台灣,有黑頭和紅頭兩種,黑頭的處理凶喪之事,紅頭的為人消災解厄。有一些和乩童合作,向求占的人解釋乩童的囈語。[9]

 在大陸方面,自從中國共產黨執政,道教受到壓制,很多道士還俗,這以文化大革命為高峰,但是近年中共又再對道教放寬,重修道觀,訓練道士,但是已經不能回復從前的光彩。

 

(二)經典

 《太平經》可算是道教的第一本經典。東漢順帝時,有人獻給他一本書,說是從神而來,這本書就是《太平經》。它宣揚的是「去亂世,致太平」,主要講到敬天地神祗,順應五衡的規律,可以使國家興盛;但同時亦談及人生的一些現實問題,如疾病。當時人相信「天人感應」,人的禍福,多多少少與老天爺高興與否有關。於是發展了一些「念咒驅魔、符水治病」的做法,《太平經》亦提到這些,但並沒有鼓勵人追求成仙。

晉朝的葛洪大力提倡神仙之說,著有《抱朴子》內篇和外篇。外篇專講天下太平、治國之道;內篇專講神仙方術、鬼怪、長生、辟邪消災。同一時代,又出現了一些煉丹的「仙經」。

慢慢的,很多道經出現,十分混亂,晉朝的陸修靜整理道書,編寫目錄,奠定了《道藏》分類的辦法。

 

(三)主要信念

道教不單是多神,根本是精靈論(Animism),就是相信大自然各物都有鬼神的靈在背後,進而敬拜所有東西。[10]道教既祭祀祖先,又祭祀諸多靈體,把眾多的神靈盡攬其中。又吸收了各種方術,乞求風調雨順、五榖豐收、驅災避禍等等。換言之,道教有很多偶像和邪術。

 

1)精靈論

 道教的神祗有幾類﹕[11]

 1。大自然各物,如天、地、日、月、星辰、山水、風雨、雷電、動物、植物等等。

2。人造的物件,如器具(如床神)和建築物(橋神、路神)等等。

3。亡靈,例如拜祖宗、偉人(如孔子、華陀)、孤魂野鬼(就是某人死了沒有後人拜祭的人)等等。

4。亦崇拜神仙(如《封神榜》中的神靈)和佛教的菩薩(如釋迦牟尼)。

 道教歷史越長,神祗就越多,後來有人撰寫《真靈位業圖》,將這些道教神靈安排在七個品階之上。真可憐,這些「神」不但靠人創造,也靠人派定位置!

 今天,道教有八個比較流行、最多人拜的神祗﹕[12]

 1。土地公——大地之神

2。城隍爺——城市的守護神

3。關聖帝君——歷史上的關公(關羽)

4。媽祖——航海者的守護神

5。王爺——相信拜王爺可以闢除瘟疫

6。玄天上帝——兒童的守護神

7。保生大帝——本是一個醫術如神的醫生

8。孚佑帝君——亦稱呂祖,是理髮業的守護神

 

2)成仙、長生不老

 在眾宗教中,道教有一大特點﹕不注重來生,反追求長生、肉體不朽、甚至成仙,而且他們的仙人也非常入俗,往往下凡,與人來往,他們故事中的仙女有時甚至還俗與人結婚。

 早在春秋戰國,已經有人相信,可以靠仙藥長生不死,而且傳說某些地方有神仙居住(蓬萊)。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經追求長生,但當時的道家和成仙是兩回事,並無太大關係。老子和莊子並沒有談論追求長生的事情,也沒有談論仙藥或氣功。

 追求長生有兩派。一派是煉丹服藥;另一派是自我鍛鍊,其中又分動功和靜功。主動功的人認為經常身體活動,有益健康;主靜功的人看到勞累傷身,主張安靜,煉氣功。由於主張安靜,於是和老子掛了鉤。以後那些主張氣功的人註釋老莊,將之當作氣功書。事實上,中國歷史中有很多人都是按著自己的興趣去註釋《道德經》。(希望中國基督徒不會趁熱鬧)

 

3)外丹、內丹

 1。外丹

 成仙是道教一大思想,道教史上盛行「煉丹」以求成仙不死。所謂煉丹,就是燒煉黃金和丹砂,丹砂是汞和硫的混合品(有人說丹是鉛和汞兩種金屬原料[13]),丹是暗紅色的,燒煉之後,變為白色的水銀(即汞),如果將它繼續燒煉,又變成紅色的氧化汞,叫做「還丹」。當時的人,覺得丹砂很神妙,不可思議。它經燒煉後顏色不變,也不腐壞,所以他們推理,如果這樣的性質能轉移到人體內,人就能成仙,長生不老。[14]雖然長生不死藥沒有出現,但是道士們這樣的研究,慢慢積累為中國人古代的化學知識。

 事實上,沒有人能透過服丹而長生不老,不但如此,有一些人因服丹而死亡。當然嘛,汞、鉛等都是十分有毒的物質!所以,漸漸地,人們開始放棄外丹,改而修練內丹。

 

2。內丹、氣功

 內丹的意思是指,以人體內的精氣為原料,人體為爐鼎。這個做法,慢慢演變成中國人養生「氣功」。道士們相信「行氣」可以治百病,提倡「胎息」,就是盡量延長吸氣和吐氣之間的時間。(這正是瑜伽的一大特點。)

 有道士提出「坐忘」的修煉方法,他們認為,「道」本身有無限的生命力,人若能得道,就能長生不死,成仙飛升。「坐忘」在於一個「忘」字,修道者什麼都不要想,忘掉自己、忘掉身體、忘掉整個世界,達到心中一片虛靜,就能跟道合一。道教亦有「打座」的觀念,其實差不多,就是關閉五官,不讓它們受外界影響。如果使用今天的術語,就是使頭腦空白,進入冥想狀態。

 無論那一派的道教,他們都強調此類修練,所謂內丹、坐忘、氣功、打座,還有莊子的心齋,和今天的冥想、瑜伽都非常相似。或者可以說,雖然名字不同,古往今來冥想的模式都是一樣的。

 

3。符籙

道教有善惡報應的觀念,例如張道陵認為,人生病或者死亡是罪行所致,所以讓病人坦承自己的錯過,向神懺悔,然後用符水召神驅鬼。張角叫病人扣頭思過,因為疾病和自己的惡行有關,然後,亦用符水為人驅魔。所謂符水就是符籙(一種筆畫屈曲、似字非字的圖畫)所制成的水。

 道教科儀中,符錄有重要作用。符錄有不同目的,如護身符、求官符、五臟健康符、止雨符,林林種種。總而言之,可以召神驅鬼、消除災病、帶來福樂。

 直到今天,道教仍然有著很多非常復雜的科儀(儀式)。道士們在道觀開光或各種神誕時舉行,也有為一般人而舉行的科儀,例如婚禮、葬禮、消災、祈求豐年等。

 

4。其他

道教還有一些信念和其所帶來的做法。例如「讖緯」,就是以隱語,預告事情,預兆之意。有一段時間,道教也注重「房中術」,把性交當作宗教儀式,不但為了歡樂,也是為了延長壽命。道教還有「闢穀」的傳統,意即限制飲食,又配合修練氣功,以求長壽。後來到「全真道」,禁欲主義變成特徵,人要禁止任何性行為,出家修練,不但如此,他們是「苦修」,例如穴居、討飯、不求溫飽,甚至有人不言不動,數年之久。

 

(四)儒道佛的關係

 儒、道、佛是中國文化的三大主流,在中國歷史上,它們一面互相競爭,一面互相影響。佛教進入中國之後,道佛之爭開始出現。互相偽造經典,宣傳對方是自己的子弟。同時,儒道佛也在互相影響、互相吸收、互相融合。道教學佛教的教義和戒律;佛教也向道教學習修煉方術;孔子講論道德倫理,道教從開始以來就接受「忠孝仁義」的儒家思想;儒家學說,亦慢慢被神化,變成讖緯神學,天人互相感應,天上的星象能預示吉凶。

 這樣的混合可見於道教的一些戒律。例如佛教有五戒十善,道教亦有「老君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嗜酒,三、不口是心非,四、不偷盜,五、不淫色;又有相應的十善:一、孝順父母,二、忠事君師,三、慈心萬物,四、忍性容非,五、諫諍蠲惡,六、損己救窮, 七、放生養物種諸果林,八、道邊舍井種樹立橋,九、具利除害教化未悟,十、讀三寶(道經師)經律奉香花供養。[15]

 唐以後,三教合一,已經是歷史上的趨勢。道教的「全真道」派曾經倡導三教合一,甚至有人認為「全真道是儒、佛、道混合的產物。」

 

 

道家 / 道教和基督教

道家和道教的思想,顯然和基督教思想大異其趣,現在就下面幾點作為比較﹕

 

1。虛無消極

 老莊思想消極虛無,儒弱逃避,上邊已經提說。如果說老子消極,莊子簡直是頹廢。莊子說,人不能獲得真知,也沒有什麼對和錯的標準。這個更有趣,現代人也高唱「沒有絕對真理、沒有肯定知識」,莊子不是早發明了嗎?老莊哲理帶來放浪形骸的浪漫主義和不負責任的作風,居然還自鳴清高!今天的嬉皮士也一樣。

 他們不認識真理,正像聖經所講的「瞎子」,但這個瞎子並不想「領路」,他承認自己不能「領路」,也高聲疾呼地勸別人也不要「領路」。筆者奇怪,老子和道家怎麼不在今天的存在主義者和虛無主義者中大行其道?(這可能是語言隔漠之故)至少,他們同有一個問題,他們認識自己找不到真理、乾脆說﹕沒有真理。他們是迷失了,他們所需要正是真光。另一方面,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又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

 

2。含糊的「道」

 無論道家或道教,「道」的觀念雖然引人入勝,可惜非常含糊,不但玄秘,而且空汎,只是一種不可言說的觀念,水底撈月的空想。也許可以作為學者哲人們高談闊論的題材,但是它不能幫助我們認識真神。充其量,我們可以說,這是上帝賦予人的自然本能,使他能了解宇宙間有主宰、道理、秩序、管理,所以人需要順應這些冥冥中的規律,但這絕非聖經中的三一真神,「道」和正確的上帝觀,差了十萬八千里。

 「道」的觀念正好說明一件事﹕人若要認識天地真神,不能憑自己的智慧、推理、沉思,只能靠祂親自啟示。感謝神,祂賜給我們聖經,又親自到世上來教導我們、拯救我們。

 

3。精靈崇拜

 上文已經說清楚,道教是精靈崇拜,加上後來和佛教互相融納,結果中國民間滿天神佛,不但拜佛祖、觀音,也拜三清、玉皇、孔子、關公、王爺、大樹公、義犬等等。甚至有寺廟,一廟之中,道佛的偶像雜處。民間的一大堆偶像,很多人都分不清楚,誰是佛教的佛、誰是道教神仙。這些神靈不但靠人創造,也靠人排高低位置,真可憐。可謂敬拜虛無偶像的極至!

 保羅在雅典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甚至有未識之神,就心裡著急。(徒十七)這豈非也是中國人的問題?我們身為中國基督徒,怎能不為我們的同胞、骨肉之親感到萬分焦急傷痛?聖經讓我們認識那獨一的真神,願主早日開全中國人的眼晴,讓他們知道偶像不過是人手所造,因而丟棄偶像,歸向真神。

 

4。成仙、長生

道教有一點非常突出,就是神仙之說和長生的追求。誠然,現代人不再相信長生,也不再練外丹,只有當作歷史趣談。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蓬萊仙境不過是海市蜃楼奇觀,[16]但這樣的思想是值得同情的,這豈不是人心所響往的麼?人都不願意死亡的來臨,也希望在世上活得更福樂。如果能夠找一個辦法,變成神仙,住在蓬萊,豈不是最理想的嗎?難怪中國歷史上有這樣多的人煉丹,甚至因而喪生。

 在這方面,基督教比道教優勝,她給人更美好的盼望。信耶穌叫人有永生,不是長遠活在這物質世界(永生勝長生);相信耶穌,我們成為神的兒女,比道教故事中的神仙更有福樂(神兒女勝神仙);最後,基督教不是帶人到蓬萊而已,基督徒盼望到天堂,是一個完全光明、沒有罪惡、與神同在的美境(天堂勝蓬萊)。

 

5。功利主義

 道教不但滿天神佛,見啥拜啥,不少人的祭祀,選擇生活居住環境密切相關聯神靈,以期得到及時庇佑道士們為人畫符咒,舉行儀式,都為避禍、消災、求福,那一個廟靈驗(管他是神、是佛),那一個廟就香火鼎盛。這正是功利主義。

 另一方面,基督徒更「功利」,信耶穌不但可以避免地獄永刑(消災),更可以帶我們上到天堂(求福),不過我們的目標不是物質世界上的好處,也許我們不應該說這是「目標」,而是神所賜救恩的果效,比偶像所能給人的屬世利益更美好。

 

6。善惡道德

 道教相信「天人感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從前如果人有病,道士叫這人承認己過,向神懺悔,然後用符水召神驅鬼。後來受儒佛影響,還有很多道德教訓,例如上邊所提的「老君五戒」和相應的十善就是好例子。

 感謝神,這是神賜人的良心,多少明白有報應、有審判,這樣社會才不至大亂。但是這樣的觀念算是粗淺,因為僅僅有罪的人的良心,是無法明白罪的結果是地獄永刑,是惹來神的震怒。更重要的是,道教不明白寶貴救恩,以為行善、符咒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其實這些不過是迷信和邪術,我們的同胞被魔鬼欺騙了。將所有華人基督徒努力傳福音,叫中國人都因接受救恩,罪得赦免。

 

7。新紀元邪術

 莊子的心齋、坐忘,道家的氣功、打座,正是今天新紀元所講的冥想、觀想、瑜伽或其他名字,當心靈靜止、頭腦空白的時候,就進入莊子講的「逍遙」,今天叫這個做「變異意識狀態」。只不過改了個新名字,換湯不換藥。

 莊子後人中甚至有「人類潛能運動」的思想,就是在頭腦空白的「忘我」狀態中提升表現。曾經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木匠為了做一個鐘架,首先安心齋戒,幾天後,他已經能忘掉四肢形體,達到「天人合一」,才開始動工,結果做出來的鐘架人人驚訝不已,認為是「鬼斧神工」。[17]

 非常有趣,莊子學說與今天的新紀元運動不謀而合,或者我們可以說,道家是中國古代的新紀元運動!實際上,使用邪術,和利用邪術達至成功,是古今中外的事情,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結論

 總而言之,道教是一大堆的偶像、邪術、迷信,但願神開恩,拯救道教徒和受道家、道教影響的中國人。

 

 

 

 

 



[1]中國教會中曾經有人推測,這是講到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上帝,筆者恐怕是牽強附會了。三位一體的真神,不是從無生聖父,然後聖父生聖子耶穌,最後聖子耶穌生聖靈。父、子、聖靈是自有永有,同時存在的三個位格。而且,創造萬物的不是單是聖靈的工作。

 

 



[1] Kent Kedl and Dean C. Halverson, “Taoism,” in Dean C. Halverson, ed., The Compact Guide to World Religions (Minnesota: Minneapolis: Bethany House Publishers, 1996), p. 220. [2] 李申著,《老子與道家》(台灣﹕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頁22[3] 同上。[4] 「竹林七賢」,《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B%B9%E6%9E%97%E4%B8%83%E8%B4%A4 )。[5] 李申著,《老子與道家》,頁113[6] 劉笑敢著,陳靜譯,《道教》(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頁48-49[7]同上,頁52-53[8]王瑞珍,《第三隻眼看道教》(台北﹕校園書房,2000年),頁29-31[9]同上,頁32-33[10]同上,頁44-45[11]同上,第三章。[12]同上,第四章。[13] 金正耀著,《中國的道教》(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頁85[14]同上,頁37[15] 「道教」(http://www.tzmzzj.gov.cn/szwgk.php?id=490http://www.tycg.gov.tw/cgi-bin/SM_theme?page=425c894d (Sept, 2006)  [16] 中國天氣網,「找蓬莱海上仙境」(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520/32715.shtml [17] 劉笑敢著,陳靜譯,《道教》,頁55-56

 

 

 

回《為真道爭辯》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