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摩門經》的考古學問題(對尼腓人的科學探索)

張逸萍譯自﹕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Nephite RemainsBy: Luke P. Wilson  

http://mit.irr.org/scientific-search-nephite-remains

 

像聖經一樣,《摩門經》(《摩爾門經》,Book of Mormon)說自己是上帝向人類啟示自己的歷史記錄。這兩本書都講述耶穌基督和不同的先知,出現在人類歷史上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現實生活中。這些歷史宣稱引起學者們尋找考古證據,想要證明《摩門經》中所描述的人和事曾經存在,所以《摩門經》的考古學研究就很恰當了。

當然,考古學研究是有限度的。它不適合證明或否定《摩門經》的超自然宣稱或屬靈真理。然而,通過尋找《摩門經》講及的文明的證據,考古學可以幫助我們評估經文歷史背景的可信度。關於《摩門經》所講的歷史,其證據可能會影響我們對其屬靈信息的信心。


考慮它的地理

 

《摩門經》將其居民的世界描述為一個沙漏形的地塊,包括被海包圍的地方,還有一塊窄頸連接地方(阿爾瑪書22:32)。正如摩門教考古學家所言,確定這些土地的地理位置是必要的第一步,然後才能用考古學來評估《摩門經》。1

人們可能會認為,確定《摩門經》所講的地理,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事實並非如此,這個話題已經頗有爭議,因為現代摩門教學者的理論與摩門教教會的傳統教導不同。 

 

B0M-archae-01

傳統觀點 

根據斯密約瑟(Joseph Smith)和後來的摩門教總會長和使徒,《摩門經》土地的範圍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南北美洲。2 斯密約瑟將南緯約30度的智利海岸確定為李海團體登陸新大陸的地方;3 又確定克謨拉Hill Cumorah),就是史詩般的尼腓人(Nephite - 拉曼人(Lamanite)滅絕戰場遺址,是在紐約州的 Palmyra。因此,北美和南美洲被認為是兩塊沙漏凸出的地土,由中美洲的窄頸連接。4

斯密約瑟還教導說,美洲印第安人是拉曼人的後裔。《教會歷史》(History of the Church)記錄了一件事,18346月,他通過神的指示,鑒定在伊利諾伊州的印第安人墳墓中發現的骷髏,就是拉曼人的戰士Zelph 

……全能者的靈開啟過去的景像,我發現我面前的骷髏,是一個膚色白的拉曼人,一個大而粗壯的人,一個屬神的人。他的名字是Zelph……從“克謨拉山”或者東海,到達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s)的人,都認識他。5 

摩門教教會繼續教導說,美國原住民是《摩門經》中之人的直系後裔。例如,通用版的《摩門經》(1981年以來)的緒言就說美洲印地安祖先主要拉曼​”

 

為什麼摩門教學者反對 

儘管一百年來無人質疑教會的屬靈領袖們的教導,但一些摩門教學者認為,傳統的摩門教地理觀點是不實際的。當人試圖應用《摩門經》記載,以量度旅行需時,和考慮它對南北美洲廣闊領土上的人口增長的描述,出現了一些嚴重問題。學者們的結論就是基於此。例如,《摩門經》清楚地表示,鬥爭中的尼腓人和拉曼人文明,集中在窄頸土地附近(理解為在中美洲的某個地方),他們卻同意在克謨拉舉行史詩般的決戰(摩爾門書61-6)。斯密約瑟和摩門教的傳統,鑒定這地方在數千英里遠的紐約州。軍隊為何要跑這麼遠去作戰,很難找到合理的解釋。

傳統《摩門經》地理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涉及一個前提,就是﹕廣大的北美和南美洲大陸的原住民是兩個微小的跨洋猶太人移民的後裔(在主前3000 - 2000年之間抵達新大陸的雅列人〔Jaredites〕,但後來因戰鬥而滅絕;而尼腓人和拉曼人則是主前600年左右到達的。)。考古證據確鑿地表明,西半球人口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是從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遷徙而來的東亞洲人。根據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說法,這些蒙古族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美洲印第安人有蒙古人的身體特點,因此一定是起源於東亞。近代新世界各種族外表的差異是由於﹕(1)亞洲祖先本有的分歧;(2)數千年來適應不同的新世界環境;和(3)哥倫布時代後期與歐洲和非洲人的不同程度雜交。6 

沒有可靠的證據證明,一如《摩門經》所言,有從其他遠地航海而來的移民(早於從格陵蘭和紐芬蘭抵達的挪威人〔約於主後1000年〕)。如果這樣的海航確實曾發生,他們對新世界人口的起源和組成並沒有顯著影響。7

B0M-archae-02

有限地理理論 

為了消除這些固有的問題,保護摩門經》是真實歷史的信譽,一些摩門教學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辦法,叫做有限地理理論limited geography theory)。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John L. Sorenson教授是這觀點的最具影響力倡導者。Sorenson將《摩門經》地理限制在中美洲約400英里長的地段,以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Tehuantepec)地峽,對應上述沙漏形地塊的窄頸8

雖然“有限地理理論”似乎解決了傳統《摩門經》地理的一些缺陷,它也創造了其他同樣嚴重的問題。它與《摩門經》中的細節衝突;與摩門總會長和使徒們的長期教導相矛盾;而且始終不能提出一個可以確定為尼腓人或雅列人的考古證據(楊百翰大學教授,如Hugh Nibley, Bruce W. Warren, David J. Johnson,都承認這一點。)9



兩個“克謨拉山”? 

 “有限地理理論”和《摩門經》之間的一個主要矛盾,涉及“克謨拉山”位置的鑒定。Sorenson將克謨拉山定位於中美洲,距離窄頸只有90英里之處。雖然這消除了傳統觀點的不切實際之處,就是兩支軍隊向北行進數千里,到達現在的紐約州Palmyra去作戰。但它與《摩門經》對“克謨拉山”的描述相衝突,《摩門經》說﹕從“窄頸”到「北部地方」是「遙遠距離。」(希拉曼書3:3,4)如果特萬特佩克地峽,就是Sorenson窄頸,這段路跨越120英里,是狹窄的。從窄頸Sorenson的“克謨拉山”只有 90英里,怎麼能符合《摩門經》的「遙遠距離」的描述?10

“有限地理理論”似乎也與《摩門經》不一致,因為它需要兩個“克謨拉山”。這是必要的,因為它把最後的尼腓人 - 拉曼人滅絕戰場遺的位置訂在中美洲的“克謨拉山”;而斯密約瑟則從紐約州的“克謨拉山”上找到《摩門經》金頁,這是傳統講法。這就使摩羅乃(Moroni)獨自一人把摩門教金頁,從兩千英里以外的地點,運到紐約的“克謨拉山”(更不用說整個尼腓人的書館)。



方向歪斜 

“有限地理理論”還有一個重大的差異,就是當我們將《摩門經》的地理,重疊到建議中的中美洲地點時,產生45度方向歪斜。第二張地圖闡明了這個問題。這顯示《摩門經》的北部地方南部地方其實是沿著一條“西北 - 東南”的方向線;東海西海的位置,就幾乎是在於這些《摩門經》地方的南和北方。我們從聖經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以色列人以旭日為基礎定向(例如出埃及記2713; 3813;民數記23;以西結書8:16)。所以我們必須問﹕「希伯來移民抵達建議的中美洲地區,並使用太陽作為他們的定方向參考,有沒有可能產生Sorenson所提出的嚴重方向傾斜?」

還有一個衝突,就是沒有(希拉曼書38)。在傳統觀點中,這些地點,分別被認為是南美洲合恩角(Cape Horn)下的大西洋和北美洲北部的北極洋。1888年至1921年版的《摩門經》本在赫拉曼書38-9中就有這樣的提示。由於這些與摩門教傳統和《摩門經》內部證據的衝突,有限地理理論一直受到摩門教領導人的譴責,包括約瑟‧斐亭‧斯密二世(Joseph Fielding Smith, Jr.,第10任總會長),海樂·李(Harold B. Lee,第11任總會長)和麥康基布司(Bruce R. McConkie)。11  1979年,《教會消息》(Church News)說,它對「先知們所講的話,就是有關摩羅乃埋葬金頁的地方」,「提出挑戰」,是「有害的」。12

《摩門經》地理提出了一個神學的困境:一方面,傳統觀點產生了一些不可能的事情,破壞《摩門經》歷史性的信譽;另一方面,有限地理觀點否定了斯密約瑟和後來的總會長及使徒們的明確聲明,又與好些《摩門經》教導有重要的分歧。


一位摩門考古學家的結論 

如前所述,聖經和《摩門經》都說自己是古代史的記錄。然而,儘管聖經的真實性被接受,甚至廣為世俗的學者接受(參見“Does Archaeology Support the Bible?”一文);沒有非摩門考古學家接受《摩門經》為真實的歷史,現在甚至很多摩門學者也不再支持其歷史性。13 為什麼考古學家們對《摩門經》這樣悲觀?

1984
825日,在鹽湖城的Sunstone會議上,前楊百翰大學人類學教授Raymond T. Matheny博士提出了最佳答案之一。14  Matheny教授在中美洲考古學領域工作了二十二年後,報告他的結論說﹕科學證據根本不支持《摩門經》記載的人民和事件的存在,不管它是在中美洲還是西半球的其他地方發生的。

Matheny
博士描述《摩門經》充滿了時代錯誤——不符歷史和文化的事物。它將舊世界的文化成就引進哥倫布之前的美洲,儘管考古證據表明這段時間沒有這樣的文化水平。捍衛《摩門經》歷史性的人,只剩下一小部分的證據,他們也不根據公認的科學標準去解釋。以下是Matheny教授描述的一些重要的《摩門經》的時代錯誤問題:


鐵工業 

尼腓文明被描繪為具有鐵和其他金屬工業。我們讀到金屬劍和胸甲,金銀幣,甚至機器。然而,根據Matheny的說法,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中美洲文明在《摩門經》時代(約在主後421年為止)曾有這樣的工業。他指出,鐵業不是一個簡單的、只需涉及少數人的工業,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專門的社會經濟背景,並會留下幾乎堅不可摧的考古證據。但是,Matheny報告說: 

在哥倫布前的新世界中,沒有發現含鐵的冶金工業的證據。所以這對於所謂《摩門經》考古學來說,似乎是一個特大問題,因為證據並不存在。15 

Matheny教授指出,儘管在哥倫布前的世界發現了零星的鐵器,在沒有冶金工業證據的情況下,我們必須以機遇的辦法解釋,例如隕石。一些隨機零散的文物不是科學結論的基礎。16


舊世界農產品 

《摩門經》說,尼腓人生產小麥、大麥、亞麻(麻布)、葡萄和橄欖,但這些產品都不存在於哥倫布前的中美洲。與鐵一樣,Matheny指出,生產這些農作物需要複雜的經濟和社會水平,正如它們在《摩門經》中所描繪的那樣: 

生產小麥和大麥需要完整的生產系統……這是一種專門的食物生產。你需要一些知識,才能製作亞麻纖維(麻布的來源),特別是在熱帶氣候中。葡萄和橄欖……所有這些都是高度發達的文化,相當於一個系統,而《摩門經》說,這些系統已經存在於哪兒。17 

Matheny 1983年的《科學》雜誌一篇文章指出,宣稱在哥倫布前時代有大麥,以之支持《摩門經》,是錯誤的,因為所描述的穀物,不是舊世界種殖的大麥。18


舊世界家畜 

另一堆的時代性錯誤涉及到各種舊世界馴養的動物,《摩門經》將描述它為尼腓人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包括驢、牛、山羊、綿羊、馬、牛、豬和大象。Matheny在這裡再次指出,馴化這些動物都需要特定文化水平的專業,在哥倫布前的美洲,尚未達到這樣的文化水平: 

你不是只有一頭母牛、一隻山羊、一匹馬,作為一種秘傳的寵物之類。飼養這些東西,需要一個系統。還有,當我讀這些,或其他,得到一個畫面,[《摩門經》的描寫] 在新世界,我們有……飼養這些動物等。19 

一些捍衛《摩門經》歷史性的人說,這些名稱 - 牛、馬等 - 是借用來指新世界的動物,例如野豬或磁帶鹿。這樣講,是否正當? Matheny認為這是不可以的,因為在《摩門經》描述動物出現的地方,字裏行間顯示在舊世界中有養殖和使用各種家畜的複雜系統:

我指在阿爾瑪書那裡[1810; 206,8],你看見他在馬厩,為拉摩那​​準備馬匹;而且他為國王預備戰車,因為他們要在皇家公路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旅行。而且馬需要放牠去吃草的,是不能少的工作。因此,這是《摩門經》的背景。在我看來,這些不僅僅是借用的字,而是《摩門經》的作者提供了背景,他們不是在描述磁帶鹿或其他東西。我是這樣看的。這樣去解釋《摩門經》中的名字,是非常弱的方法。20 

 

不存在於新世界中 

Matheny對考古學不能支持《摩門經》為歷史一事,他的總體評估是:「在評價《摩門經》時,我會說,它不存在於新世界中。」

不是只有Matheny教授才這樣評估。備受尊敬的中美洲考古學家Michael Coe寫道:

事實的真相是,在任何新世界發掘中,都沒有任何東西,絕對沒有,可以讓心平氣靜的觀察者認為《摩門經》是一本關於早期移民到我們半球的歷史文獻,正如斯密約瑟所聲稱的那樣。21 

本文首先承認考古學不能直接證明或反證《摩門經》或《聖經》的屬靈宣告。但是,它可以評估這兩本書的歷史宣稱。評估表明,有客觀的證據,支持聖經是真實歷史的聲稱。請點擊﹕聖經和考古學文章。《摩門經》可不是這樣。 

 

 

 

 

文是另一篇更詳細的文章的簡縮。
 



Notes

1. See for example, John L. Sorenson, An Ancient American Setting for the Book of Mormon, (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and Provo: Foundation for Ancient Research and Mormon Studies, 1985), p. 1.

2. That Joseph Smith and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Mormon presidents and apostles taught that the Nephites and Lamanites ranged over all or most of South and North America and fought a battle to extinction at the Hill Cumorah in New York State, is documented by Joseph Fielding Smith, 10th President of the LDS Church, in his well known work, Doctrines of Salvation, 3 vols. (Bookcraft, 1955), 3:232-243.

3. See Joseph Smith's "Lehi's Travels" revelation in Franklin D. Richards and James A. Little, A Compendium of the Gospel, 2nd ed. (Salt Lake City: George Q. Cannon & Sons Co., 1884), p. 289.

4. This geographical overview was spelled out in the footnotes of editions of the Book of Mormon from 1876 through 1920.

5. History of the Church, 1948 ed., II: 79-80.

6.  "Origin of the American India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85, p. 1.

7.  Ibid.

8. Sorenson's theory is detailed in his book, An Ancient American Setting for the Book of Mormon, (Deseret Book, 1985).

9.  Hugh Nibley, An Approach to the Book of Mormon, (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Co., 1964, 1979), p. 370; Bruce W. Warren, "Book Reviews," BYU Studies, Vol. 30, No. 3 (Summer 1990), p. 134; David J. Johnson, "Archaeology," in Encyclopedia of Mormonism, 4 vols. (New York: Macmillan, 1992), 1:62-63.

10. As noted by Dan Vogel, "Book of Mormon Geography," p. 32, unpublished paper, no date.

11. Church News, 10 September 1938, pp. 1,6; reprinted, 27 February 1954, pp. 2,3; and compiled by Bruce R. McConkie in Doctrines of Salvation, op. cit., 3:233.

12. Deseret News, Church News 48, No. 30 (29 July 1979), p. 16.

13. Michael Coe, "Mormons and Archeology: An Outside View," Dialogue: A Journal of Mormon Thought, Vol. 8, No. 2 (Summer 1973), p. 42 — ". . . as far as I know there is not one professionally trained archaeologist, who is not a Mormon, who sees any scientific justification for believing the foregoing to be true, and I would like to state that there are quite a few Mormon archaeologists who join this group."

14. Most of the anachronisms discussed by Prof. Matheny are also mentioned by the eminent (non-Mormon) Mesoamerican archaeologist Michael Coe in the Dialogue article cited in note 13, pp. 40-54.

15. Matheny, p. 23.

16. Ibid., p. 24.

17. Ibid., p. 29.

18. Ibid., p. 28.

19. Ibid.

20. Ibid., p. 30.

21. Coe, p. 46.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809833092541861

 

 

 

回「摩門教」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