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澂江化石群--挑戰進化論
轉載﹕《傳書》1998年6月號
錢錕 |
中國知識份子有一個怪僻,幾乎所有西方的思想理論均刻意排斥。但對進化論卻奉為金科玉律。在現代教育界數十年悉心灌輸下,達爾文的進化論,已在知識份子心中紮下穩固的根基。所以若問:各種不同的生物從何而來?標準的答案是:從單細胞的祖先,經過億萬年漸漸進化而來。若問:人類又從何而來?當然是:從猿猴的祖先來的。若有人膽敢質疑進化論,常被認為無知、或迷信的宗教狂熱份子。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數十年來生物進化好像已經成了定論;現代進化論已被尊為「新達爾文主義」(Neo-Darwinism)。例如,1995年美國生物學教師聯會宣言:進化是一個沒有指導、非人格化、不可預測,完全自然的過程。米勒等又說進化的運作是沒有計劃、沒有目的的(Miller
and Levine, Biology, 1993, p.658)。這些說法已超出科學理論,進入哲學範疇。更極端地,在物質主義的社會和無神的科學家中,進化論簡直成了一種沒有上帝的宗教信仰。為甚麼說是宗教信仰呢?因為真正懂進化論的人少之又少(包括教授進化論的老師),證據又不足。大多數人只不過是憑信心接受,甚至人云亦云而已。
百多年來西方的學術界中,達爾文的理論曾受專家不斷的挑戰。現代科學界對進化論仍然一致支持嗎?內行的人知道,隨著各門有關科學的發展,達爾文的進化論非但沒有被確定,相反地,學術界對「新達爾文主義」的批判愈來愈嚴厲。最近,在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中,筆者遇見了兩位打擊達爾文主義最有力的學者。在暢銷的英文著作中,他們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地闡明精湛的見解。首先是澳大利亞的醫生及份子生物學研究者但頓(Michael
Denton),他從自已工作的經驗中,看出「進化主義」與整體的事實不符。雖然在生物「種」的出現及變化方面有一定的說服力(微進化Micro-evolution),但以整套的學說來說,進化論並不能解釋「種」以上,「綱」與「目」之間的關係(廣進化Macro-evolution),而且古化石及份子生物學的新發現,對進化愈來愈不利。因此,但頓的書命名為《進化:危殆的理論》(Evolution:
A Theory in Crisis)(註一)。據說但頓尚無宗教信仰,但他告訴我,他相信生命現象必定有超越者的設計(design)。 另一位批判者的學術地位更高,他是加州大學法律學名教授詹腓力(Phillip
Johnson),是譽為最有資格批判進化論的人,因為他曾任美國大法官華倫(Warren)的助手。他的專長是分析明辨律師在辯論時所用的詞藻和邏輯。當他讀到進化論的文獻時,馬上發現裡面充滿邏輯上有問題的雄辯與遁辭。所以他以法官的身份,很公平地綜合了辯論雙方的要點,然後客觀地作出評論。他屢次多方質問:「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進化論』是真實的?確鑿的證據何在?」所以,詹法官的判詞是:證據不足! 他的《Darwinon
Trial》已翻譯成七種文字。中譯本《審判達爾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也非常暢銷,不到兩年已出了第二版(註二)。《審判達爾文》的影響在科學、哲學、神學及法律界產生了極的大震盪。詹腓力更顯出他的領導能力,組織了一批享譽國際的學者,很快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新力量,反對無神、漸進的理論。如今達爾文主義者面臨的新挑戰,並非以往「不科學」的「科學創造論」可比擬。筆者預期新的進化或演化理論必須面對事實證據;生物學即將經歷一次空前大革新。 在這場達爾文主義垂死之戰中,最意外的是中國古生物學家的貢獻。1984年,年輕的侯先光往雲南省澂江縣帽天山作調查工作,在距今5.3億年前、寒武紀初期的石層中敲出第一塊海洋動物化石的時候,不禁驚叫起來!因為他知道發現的是達爾文主義不能解釋的新現象。多年所受的教育告訢他,寒武紀初期是不應有動物的化石!例如澂江附近的梅樹村,有比澂江稍早幾百萬年的石層,其中只有數毫米的小殼動物化石(small
shelly fossil so rmicro: shell fossils)而已,並無較大複雜的動物。在寒武紀之前更沒有任何現存動物的祖先。短短的數百萬年之間,從小殼動物進化出五十多大類形的動物「門」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自此重大發現之後,中國學者如張文堂、孫衛國、陳均遠、路浩之、周桂琴等相繼合作在古生物學報上發表了重要的報導,可惜當時未受國人注意。澂江石層中蘊藏著動物發展史上的「謎中之謎」,經過多年才漸漸傳到西方。想不到1995年底,「澂江化石群」竟然引發了美國各媒體的「新聞大爆炸」。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不但搶先報導,並多次資助陳均遠教授、周桂琴小姐等人繼續發掘。筆者曾報導1996年春,親自帶領國際專家團前往南京古生物所及澂江帽天山化石坑考查的經過(註三)。《人民日報》稱該發現為「向進化論挑戰的澄﹝澂﹞江化石群」(註四)。究竟中國化石與進化論有甚麼重大的關係?我要從達爾文與眼睛說起。
當年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是靠微小的遺傳改變及長期自然選擇來解釋。每次的改變必須是極微小甚至是不能覺察的改變,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動植物才漸漸進化出新種來。所以,經典式的達爾文的理論可以說是一套漸進式的理論(Gradualism)。因為他認為突然大幅度的改變是不可能的;況且複雜的器官如眼睛和翅膀,如果突然出現的話,不是太像神蹟了嗎?神蹟也是近代新進化主義(Neo-Darwinism)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必須堅持漸進,否則「進化」也不能成立。達爾文堅持:自然選擇的作用必須靠極度微小、並對生物有利的遺傳改變,長期不斷地纍積而成。他給賴爾(Charles
Lyell)的信中說:「如果我的自然選擇論必須借重……突然進化的過程才能說得通的話,我將棄之如糞土。……如果在任何一個步驟中,需要加上神奇的進步,那自然選擇論就不值分文了。」(底線為筆者所加)
複雜的器官如眼睛和翅膀是常引用的例子。如今大多數新達爾文主義者仍然堅持眼睛必須漸進而來。在進化論的課本中常有眼的進化圖,其中有大小不同、複雜程度不一的眼──從單細胞的眼點,到扁蟲、昆蟲、海星、章魚,到人的眼──排列起來,由簡至繁,看來是一個很合理的順序,好像真可以逐步進化而來。但內行人多數承認,這些眼是單獨各自進化而來,彼此之間並無同源關係。而按照現代的遺傳學來說,基因突變從「無」生出一對複雜的眼來,卻要比神蹟更不可思議! 澂江化石群顯示,不但各類不同體型構造的動物在數百萬年間突然出現(數百萬年在地質年代來說,只不過是一瞬之間),而且綜合全球寒武紀初期化石代表已超過五十多「動物門」(Phylum),比現存的三十多「門」更多。這空前絕後的現象又稱為「寒武紀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或「生命大爆炸」(Life's
Big Bang)。 1995年5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紐惟恭的報導:「澄(澂)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為矚目」,他說承認「寒武紀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發性重大事件,現代生命的多樣性起源於此,…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可能動搖傳統的進化論。同年7月19日《人民日報》又發表「向進化論挑戰的澄(澂)江化石」一文。作者丁邦杰說,「達爾文的…中心論點是:生物種是逐漸變異的。但是…距今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現了從單樣性到多樣性的飛躍。 …由於種種原因,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寒武紀生命大爆炸』這一命題難以被充分證實」。英文媒體也有相似的報導,字裡行間都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經過多年的禁戒,大陸中央電視台最近也報導了澂江的發現,使全國學術界大為震驚。
既然所有「動物門」是突然同時出現,眼睛是否也是如此?是的,澂江化石中從蠕蟲、葉足蟲到節肢類均有非常發達的眼睛。既然這些動物之間並無進化關係可尋,那些眼睛可顯示任何進化的過程嗎?當然沒有!哈佛大學進化論大師顧特(Stephen
Jay Gould)多年前首次觀察到寒武紀「化石大爆炸」的現象時,稱之為「謎中之謎」(enigma
of all enigmas)。但頓在《進化:危怠的理論》最後一段的結論中說:「盡管進化論有崇高的地位,多少人花了多少心思力量,將生命的活力局限在達爾文主義的思想之中,真理告訴我們:大自然並不受牢籠。直到如今,我們對新生物的出現仍然無知;那「謎中之謎」─地球上生命之始─仍然像達爾文在獵狗號上揚帆的時候一樣神祕。」
我認為若不堅持完全自然、沒有計劃、沒有目的、漸進的觀點,「澂江化石群」和各類動物的來源反而不太神奇了!
(錢錕教授現任三藩市大學生物糸主任) 註一:Michael
Denton, 1986: Evolution: A Theory in Crisis, Adler & Adler Publishers,
Inc.註二:詹腓力著,錢錕等譯:《審判達爾文》,中信出版社1995年11月再版。註三:錢錕1996,動物大爆炸─向進化論挑戰的澂江化石群,《校園》卅八卷第三期4至9頁。註四:丁邦杰1995,「向進化論挑戰的澂江化石」,《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19日。 |
=========================================================
解釋﹕
科學家認為,岩石不斷被風雨侵蝕,慢慢變成一點一點的微粒,被吹到海洋中,沉澱積聚成為一層一層的石層。較新的石層堆積於較老的石層上,愈老的石層,愈是在下面。當動植物死後,身體大部分被細菌或其他菌類侵蝕,但如果它們很快被流沙或泥漿掩埋,就有可能變成化石。尤其是那些有硬殼的動物,柔軟的部分腐蝕之後,硬殼被泥沙滲入,變成化石。至於動植物的屍體若嵌入沙泥中,也會留下牠的外形。
於是進化論學者宣稱,在石層中可以找到不同的生物化石,而在愈低層中所發現的生物,愈是原始和低等;同樣地,愈是高層中發現的,則愈是後期進化出現的。所以,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證明,高等生物從低等生物進化而來。(見下圖)[1]
但是,上邊提到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炸」(Cambrian
Life's Explosion)卻挑戰了進化論。
一九九五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了《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矚目》。該文表示﹕距今
5.7
億年的寒武紀早期,地球生物存在的形式,突然出現了從單樣性到多樣性的飛躍。在寒武紀之前,不僅多細胞生物化石非常稀少,而且尚無一種可以確認為已知動物門類的祖先。換言之,絕大多數動物門類是在寒武紀突然出現的。它可說是像「爆炸」般突然出現。但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寒武紀出現多細胞動物之前,必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但這樣的想法,顯然找不到證據。
[1] http://sbi3uevolution.wikispaces.com/Fossil+Record ( Copyright 2012 Tangient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