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昆蟲複眼挑戰達爾文 

作者 創造科學

自﹕https://www.chuangzaolun.com/%E5%88%9B%E9%80%A0%E7%A7%91%E5%AD%A6%E6%96%87%E7%AB%A0/item/777-%E6%98%86%E8%99%AB%E5%A4%8D%E7%9C%BC%E6%8C%91%E6%88%98%E8%BE%BE%E5%B0%94%E6%96%87.html

  

昆虫复眼挑战达尔文

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衍生于對生物世界輪廓性的觀察和推想,這符合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對世界的認知思維,

https://www.chuangzaolun.com/images/wenzhang/six-m-s-creation/kunchongfuyantiaozhan/fig01.jpg

因此人們普遍接受達爾文主義關于生命起源與演化的猜想,認為其合情合理,毋庸置疑。

卡列加哺乳动物名录

但隨著生物化學的發展,人們發現下層細胞組織結構異常驚人地複雜,不禁使人回想起達爾文自己的一段坦言﹕

要是能證明任何複雜器官確實存在,且它們是不可能通過眾多、連續、微小的修正而形成的,那我的理論就絕對會被打破。

人类的眼睛

19世紀以來,科學不斷嘗試解釋視覺功能是如何進化的,通過對眼睛的解剖分析,人們很快掌握了視覺功能的基本原理,瞳孔如同照相機的快門一樣,將外界的光纖攝入,然後眼睛晶體便將接收到的光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越來越多叫人吃驚的複雜結構和功能。甚至達爾文在其著書中曾使用極其完美而複雜的器官來闡述有關眼睛的問題。

若是嚴格按照他的觀點,世代累積的突變不可能進化形成一個器官,因此達爾文並沒有試圖用進化來解釋眼睛的起源問題,而只是粗略地指出現代動物具有不同類型的眼睛,這些眼睛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比如有些小生物只有一些簡單的色素,只能簡單地感覺光線的明暗,但卻足以滿足它們生存的需要;而另外一些生物的感光器卻具有更為複雜的結構,對視像的感知能力更加豐富和細膩

因此達爾文根據對複雜程度各異的眼睛結構的輪廓性觀察,推測說複雜的眼睛(如人眼)很有可能是通過類似的器官作為中介演變過來的,但他對眼睛的最初起源卻避而不談。畢竟在當時,科學所能觸及的範圍還很有限,有關生物的內在機制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

昆虫的复眼

以昆蟲為例,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蜻蜓、蝴蝶、螳螂、蜜蜂等常見昆蟲的眼睛,會發現裏面有數不清的、緊密排列的小眼睛。


苍蝇的复眼达四千个小眼睛

蒼蠅的複眼達四千個小眼睛           
蝶娥有两万八千个之多

蝶娥有兩萬八千個之多         

https://www.chuangzaolun.com/images/wenzhang/six-m-s-creation/kunchongfuyantiaozhan/fig07.jpg

 https://www.chuangzaolun.com/images/wenzhang/six-m-s-creation/kunchongfuyantiaozhan/fig08.jpg

複眼中的每一個小眼睛都擁有完整的複雜結構,相當于一個獨立的感光體系(由角膜、晶狀體及感光細胞組成)。

而它們的功能也極其複雜,叫人驚奇,不僅能分辨光的明暗與顏色,還可以觀察到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有的昆蟲甚至可以通過複眼洞察磁場的變化。 

昆蟲們扔給達爾文主義的難題之一是,
https://www.chuangzaolun.com/images/wenzhang/six-m-s-creation/kunchongfuyantiaozhan/fig09.jpg
比較考古上不同年代的昆蟲複眼化石,發現即便是最古老的昆蟲的複眼結構,仍然與現代昆蟲的複眼一樣,在他們所假設的億萬年的進化年間,竟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面對如此顯著的漏洞,進化論學者們靈巧地宣稱,眼睛的演化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偶然事件。這實在不符真正的科學精神,並與其極力宣揚的進化理論自相矛盾。

任憑萬國聚集;任憑眾民會合。其中誰能將此聲明,並將先前的事說給我們聽呢?他們可以帶出見證來,自顯為是;或者他們聽見便說﹕這是真的。(聖經-以賽亞書43:9

  

 

 

 

回“進化論/地球年齡”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