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有限无误」的问题
韦尔登博士(Dr. John G. Weldon,《真相系列》作者之一)著; ©1999
张逸萍译自:https://www.jashow.org/wiki/index.php/Biblical_Inerrancy/Part_1
你对圣经权威有什么意见?这四段文章要检查圣经无误的争议。为什么它重要?什么是无误(inerrancy)?无误和默示有什么不同?
我们不能对真理和事实视而不顾。圣经从没有说自己是无误的,教会的信条也没有认可这样的理论。反之,圣经无误就是现代福音主义者的阴魂,恐吓人用的。——引用Charles Briggs在Carl Hatch,著《The
Charles A. Briggs Heresy Trial,》,页33之言。
每个为圣经无误护航的论点都表示,这个想法是从圣经而来,就是说,是耶稣和使徒所教导的……
[但是]我们无法不问,真的是从圣经而来,还是一些虔诚之人的猜想 。——引自Clark
Pinnock在Jack
Rogers编辑的《Biblical
Authority 》(Word,
1978)页63的话。
我认为本书《圣经无误》(Biblical
Inerrancy)是这个世代最重要的神学议题。那些自称福音派的基督徒为之大大争论。我并没有激发这场大争论,也希望它并不重要,不需要讨论。唯一避免之道,就是保持沉默。可是沉默却是严重的罪过。 ——凌赛尔(Harold Lindsell),《 The
Battle for the Bible》前言,页
13。
你怎样看圣经权威?
你是否把它当作照字义的『神的话』?所以值得我们服从?或者,你认为它是伟人的灵感,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挑选接受或丢弃?又或者,你认为圣经是神的想法和人的信念的结合?
在这系列的文章里,我们要来看一看圣经无误这重要题目,即宣称圣经是没有错误的。因为编幅,我无法分析有关的题目,例如圣经是神的默示的证据(如预言)、从其他宗教经典看圣经的独特性、来源、手稿证据、圣经的流传和翻译、还有适当的释经法。在我们的《The Facts On the King James Only Debate 》一书中,已经对这些题目有足够的讨论。
为什么圣经无误是这么重要的题目?
因为它的含义,这词组会经常在这系列文章中出现。圣经宣称自己无误;耶稣也说,圣经是无误的。如果圣经自称无误,但实际是错的,那么,圣经就有错误。那么它就在一个极重要的事情上错了,就是——它自己的权威,而且耶稣也错了。的确,如果圣经和耶稣两者都错了,他们就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有错。逻辑上,圣经若有错,人的灵性就会落在一个无法脱身的困境中了。对上帝启示的态度,若是持主观主义或不确定,这样的话,若非引至不可知论(agnosticism),就是叫人盲目地相信任何经文或圣经教导。换言之,圣经若有错误,我们能否肯定哪是谬误?哪是真理?若然,我们根据什么逻辑来判断呢?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合理地为圣经无误护航,那么,鉴于其成书的条件,我们非常难于否决「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这论题。圣经是由四十多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作者,以两种非常困难的语言: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加上一点亚兰文),由四十多位背景不同的作者,经1,500
年写成的;它不是由一个作者,以仅仅几年写成。圣经是在易腐材料上,辛苦地手抄成的。它不是人在现代电脑上打字,印在高品质纸张上;从主前1,500到主后1,600年,超过三千年,写圣经用的羊皮纸,经常受到天气、人为疏忽、政治和军事动荡、和蓄意破坏的伤害。它不是存放在一个现代的、气候控制的仓库里。鉴于这些和其他不良条件,如果圣经是人的写作,那就必然包含很多错误。但是,如果它真的无误,又因其中千万的细节内容,对未来的具体预测等,若非圣经真的是上帝所默示和保存的,我们难以解释它为什么无误。
为什么我们认为圣经权威一事,是极其重要的,人人都应该研究?
因为它的教导。圣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本书。若不知道它的宣称和内容,就没有尽个人责任了。
如果圣经是神的话,它对每个人和每个文化,都明显是重要的。宗教经典显然是人为的,或者是神秘的、骗人的,难以博得我们把它何当作神所默示的话看待。而且,尽管人怎样讲,也不管我怎么冒犯讲这样话的人,圣经以外的经典都如此。这是真的。唯一的问题是,
圣经是不是也这样?如果圣经是神无误的话,而它又权威性地回答了人生的根本问题,谁能不顾它的信息?如果圣经准确地告诉我们,上帝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死后有什么事情会发生,谁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圣经在这个万事相对的世界里,给我们绝对真理,它的含义,岂不是意味深长吗?若能实在知道真理,谁愿意活在易变无定中?
道德、政治、关于两性、教育、医学、宗教、商业等事情中的相对主义,岂不是世代的瘟疫?人若只为自己活,任意而为——常会忽视他人的福利——其中一个原因岂不是他们觉得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最终什么都无相关么?如果凡事没有最终权威,人死就如灯灭,何不随己意行事?
无可否认,只要今天的人按照大部分的十诫而活,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大部分的社会问题,或大大减少它。人们不是这样,因为他们不相信这是神的话。有一些人以为自己相信,但他们一定是不相信神会叫他们在来生,为今生所作所为而交帐。
基本上,帮助人们相信圣经,又按照它的教训而生活,是这整个国家方向上,今天和将来唯一重要的事情。唯有这样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医治我们的国家,叫我们前途光明的唯一办法。若如此,这题目和这系列文章必然极其重要。
当然,非基督徒不会因同化而相信圣经。
基督徒只有通过传福音和个人的门徒训练,这种情况才能出现。靠著上帝的祝福,我们的确可以将救恩传给亿万人,叫他们做主的门徒,
让基督教再一次发挥在文化上的影响,甚至让非基督教也会自愿地根据圣经教训而生活。
若只有教会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让她不至走向灭亡,那么,教会必须确信圣经的权威和它的无误性。不幸的,很多在教会里的人,已经不再能肯定他们属灵的精神支柱。
当神的子民再尊敬他和他的话,那么他将再祝福我们的国家。在此期间,正如教会历史学家凌赛尔博士清楚地在他的书《The Battle for the Bible 》中指出,这场战争会在教会内外继续进行。一如往常,勤奋者将是胜利者。
无论人对圣经的观点怎样,正如它里面的表白,任何人愿意,都可以去调查和评估。我们认为这非常值得注意,因为两千年来,它经由批评家和怀疑论者的最严峻审查,而今天,数以百万计的人仍然相信圣经是上帝无误的话,又说它可凭理性捍卫。世界上其他宗教人士,有谁可以对自己的经典,同样以逻辑地捍卫吗?
可悲(和讽刺)的是,对于圣经是否无误的争论,主要发生在福音派教会里。这不是因为在辩卫圣经无误时,有什么缺陷,而是其他各种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自由神学、高等批判、世俗文化的前提所影响,而不是经文本身。这两派人的争执是:那些维护圣经完全无误;和那些认为圣经只在信仰和实践上无误,在历史、科学等,却是有可能有错误。
一代之前,当有人说:「我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这人相信圣经是没有错误的。当愈来愈多人资疑这教义,于是同样意思的话,需要越来越多的形容词了。
请参下面的图表作为一个例子∶
「圣经的默示」一词的开始 |
|
|
自由神学、新正统、和一些福音派神学家对这名词累进的限定 |
保守圣经支持者的反应 |
|
否认逐字默示 |
逐字默示(太四4;罗三2) |
|
否认整本圣经是默示的(有限默示) |
全部逐字默示(提后三16;彼后一21) |
|
否认默示必须是无谬(默示可以是有谬误的) |
完全逐字无谬的默示(神不撒谎;多一2;参考:来六18) |
|
否认无谬(infallibility)等于无误(inerrancy),即是,若说圣经无谬,不等于说圣经无误(无谬vs无误)。 |
逐字完全、无谬、无误的默示(参:约十七17) |
|
否认无误是指全部圣经(只在信仰和生活等事情上无误,有限的默示) |
无限的逐字、无谬、无误默示 |
人若对默示一词,被愈来愈多的形容所限制,他就会这样讲:「我相信逐字、完全、无谬、无误、无限的圣经默示」,只不过等于一代以前的人讲的「我相信圣经是神所默示的。」
这些限制,在他们尝试的每个层面,都不能通过。这是一些福音派基督徒近来所持有的「有限无误」(limited inerrancy)观点。他们争论说:只有这观点才与事实相符。我们应该怎样回答?首先,
让我们留意卓越的圣经学者亚彻博士(Dr. Gleason Archer),讲到完全无误的立场有什么必须条件:
……一个修正学派已经兴起,而且显眼,这学派强而有力地挑战圣经无误,但仍自称真正绝对的福音派……这著手法的支持者总是争论说,只有他们是诚实和可信的圣经权威,因为「圣经现象」包括可证明的错误(至少在历史和科学方面),所以我们不可能诚实地以理性支撑圣经无误的……
要回答这样的话,福音派信徒应该一致地、义不容辞地指出两件事:(1)如果圣经原手稿包含这样的错误,圣经无谬的权威就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和(2)鉴于所有有关资料,没有具体的谬误指控能站得住脚。换言之,我们必须首先证明,无谬而非无误,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一个逻辑上的矛盾。其次,我们必须显示,当我们根据已制定的证据规则来检查,所谓圣经原手稿的错误证据,都没有基础。[1]
我们现在要显示,「有限无误」的立场在两方面崩溃∶第一,圣经那里有和它自己无误的设定互相矛盾?「有限无误」的观点不是从圣经来,只是根据所谓谬误的内容。当我们批判性地检查这假设,它总是无法证实,更怎能以之为可检定的事实呢?第二,圣经的神学部分和它的非神学部分是不能分开的;即是说,信仰问题(教义)和实践(道德)和科学及历史是紧密相连的。换言之,如果我们接纳它在科学和历史上有错误,我们也无法维持它在信仰和实践上的无误。在下一篇文章,我们要评估这基本论题——断言在教义和道德教导上无误,但接纳在科学和历史上有错误,我们将看见有限无误的立场崩溃。
1.
↑ Gleason
Archer, Jr., Encyclopedia
of Bible Difficultie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0), pp. 119-120.
韦尔登著; ©1999
张逸萍译自:https://www.jashow.org/wiki/index.php/Biblical_Inerrancy/Part_2
当我们评估有限无误立场的基本论题(教义和道德上无误,但相信在科学和历史上有错),它就会崩溃。 |
现在,我们继续考虑,当我们评估这个有限无误立场(教义和道德上无误,但相信在科学和历史上有错),它如何崩溃。
我们可以用两个例子,说明这两个领域的不可分割关系∶(A)在科学方面,创造的圣经事实;和(B)在历史方面,基督复活的圣经事实。圣经在这两件事情上的教导都是清清楚楚的。在科学领域,如果我们承认在某一处有错误,在神学的另一处会怎样呢?例如,如果拒绝一个照字义的、超自然的六日创造,为了尊重现代科学理论中进化论的「事实」,而赞成好像神导进化论的理论,那就暗示耶稣(即是:上帝)和使徒保罗都有错误。所以,若亚当和夏娃不是神所创造的我们的第一对父母,
不如耶稣所教导的(太十九4-5),照字义的六日创造也变成六千万年的缓慢进化过程,最后人出现。若如此,死不是从亚当来,还有,夏娃也不是从亚当身旁造的等等,所以使徒保罗也错了(罗五12-19;林前十五42-49;提前二1-14)。我们若因宁愿相信那已经被科学证明为不可信的进化论,而假设圣经的创造记载是错的,那么,不但创造记载被抵毁,而且所有基于这概念的事情亦然。正如亨利·莫利斯(Henry Morris)在他的书《圣经创造论》(Biblical Creationism: What Each Book of the Bible Teaches About Creation
and the Flood.)中所指出的,实在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拒绝照字义解释创世记一到十一章,那么「其他唯一的诚实选择,似乎就是完全放弃我们所承认和相信的圣经启示和权威。」[1]
正如下表所显示,「科学」(创造)和历史(复活)的事情,和「信仰及实践」(神学和道德)是不可或缺地相关连:
科学和历史 /
信仰和实践 |
||
(A)有关圣经创造的事实(科学) |
信仰 /
实践(神学和道德)的有关方面 |
|
六日(创一到二3) |
安息日是基于六日创造记载(出二十8-11) |
|
亚当和夏娃是实有的人 |
神设立的婚姻制度、禁止离婚和同性恋,都有赖于创造记载(二创23-24;太十九4-5) |
|
夏娃是从亚当肋旁所造(创三2-22) |
男人和女人在婚姻和教会中的角色,是基于亚当先被造(提前二12-14;弗五22-32) |
|
亚当是第一个被造的人(创二5-7;林前十五21,45)和他后来的堕落 |
亚当的罪归于我们,死亡进入世界,都是基于第一个人亚当(罗五12-19);身体复活的事实也和亚当堕落有关连(林前十五21-22;45-49) |
|
(B)有关基督复活的事实(历史) |
信仰 /
实践有关方面 |
|
复活属于时空历史,不是宗教寓言或神话(林前四章到八章) |
复活证明基督的弥赛亚身份(路二十四44-47),降生(腓二1-10)和再来的审判官(徒十七31) |
|
身体复活,不是灵性复活(路二十四39) |
我们的身体复活和基督教信仰的确实,两者都和基督的身体复活有关连(林前十五12-22,42-50) |
|
基督从真正的死亡中复活(约十九30-35;路二十三46;可十五44-45) |
挽回祭/
称义都基于基督实在死了(罗四25;彼前二24) |
|
基督复活至永生(罗六2-10) |
基督的复活相似于重生至永生(约三16,六24,六47);受浸是象征基督的(和我们的)复活至新生(罗六);擘饼是纪念基督之死的象征(林前十一23-26;太六26-28) |
|
那么,非常清楚,科学和历史两方面都和信仰及实践有关,难以分解。所以在逻辑上,我们不可能主张「有限无误」的观点——就是圣经在教义上和道德上无误,但在科学和历史方面的教导,则有错误。若基督教的教义和道德的可信性,直接和它在科学和历史方面的教导的可信性有关——而后者并不可信,那么基于它们的教导,怎么能可信的呢?换言之,要指其中之一有错误,其含义就是另一方面也有错。这是无可避免的结论。
此外,请留意,复活除了是一个历史性事件之外,也是一个神迹,所以是科学领域所不支持的。如果物质界的科学是权威,我们以它来判断圣经的「科学错误」,我们怎么可能保存基督教教义,而又保持科学的绝对权威呢?每一个主要圣经教义都和超自然事物有关(上帝、降生、童贞女生子、弥赛亚预言中的耶稣、神迹和赎罪、救恩、末日、圣经学,等等)如果假设性的和理论性的科学(例:唯物主义和进化论)都是权威
,那么基督教明显是错的,因为神迹,顾名思义,是不可能的,神并不存在,耶稣也只不过是一个人。
的确,如果圣经「有关世界」的部分(即科学和历史),就是那些能测试地方,果真有错谬,我们又怎么可能肯定那些更紧要的「属天」部分,就是那些不能测试的地方(例如救恩只本乎恩也因著信)无误?如果当圣经作者们写及那些重要的历史「细节」时是粗心大意的,我们怎么能知道,当他们写及紧要的救恩问题时,却是完美的?假若,一如那些迷恋高等圣经批判的福音派人士主张:
·
但以理书成书于主前165年,不是主前六个世纪——那么就是欺骗和伪造。所以当耶稣称但以理为上帝的真先知,他也是错了(太二十四15)。
·
假若以赛亚书有两个或三个作者,它也是欺骗。当使徒约翰以传统的以赛亚为其作者,他也是错了(约十二38-41)。
·
假若创世记第一到第三章,还有约拿书,都是传奇,是「含教训的小说」,那么当耶稣以约拿书为历史,又称约拿为先知,他也是错了(太十二39-41)。
如果犹太人将这么明显有错谬的书籍纳入正典,圣经的哪部分我们还能相信呢?如果新约作者以这么明显的错误为「普通常识」,我们又能怎样评论他们的其他报导呢?
·
如果大部分的保罗书信都不是保罗写的,是谁写的呢?我们又怎能信任一个欺世盗名作者的写作呢?
·
如果,根据编纂理论(Redaction theory),福音书所谓耶稣的话,不是全部都是耶稣讲的,他的哪些话可信?哪些不可信?我们怎样辨别?
我们岂不是和耶稣研讨会(Jesus Seminar)的胡言一样绝望地混乱?又若真如「福音派」编纂理论所言,
圣灵默示作者们去记载耶稣的话,但他实在并没有讲,我们还能相信任何圣灵的默示吗?圣灵有没有可能这样做,结果意味著自己是骗人的?
有一些福音派人士实在相信这些——这正是有关圣经无误所辩论的题目:圣经的权威和可信性。这类破坏性的结论通常来自所谓圣经「高等批判」,我们不惊奇。
主张圣经有错的福音派人士怎样为自己的观点护航呢?那些拒绝接受圣经无误的人常宣称自己是积极维护真正的福音派。凌赛尔这样讲及那些主张圣经有错,但却在接纳圣经无误的基督教机构中工作的人:
很多主张圣经有谬误的人,深信那些以圣经为无谬误的人是错的。无论是对是错,他们认为他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对基督教信仰有利益,他们留在原来的工作地方,在教义和认信中,努力去删除任何对圣经无误的承诺……他们希望挽救那些相信的人。他们确信,他们决定留在原处,签署自己不相信的信仰声明,这样做是为努力去改变这机构,比引起的道德窘境更重要。[2]
其他人则说,整个问题太夸张了。主张无误的人相信没有百分为分百无误的圣经翻译,但仍以圣经为无误;他们和那些主张有限无误的立场(否认圣经无误,却接受圣经在信仰和实践上无谬)的,二者是否真有不同?尤其是,他们都没有丢弃基督教的主要教义?讲到底,没有主张圣经有错的福音派人士会相信圣经「充满了错误」,其中
有些甚至可能不愿意指出任何能证实的错误。这两个立场是否真的这么分歧?要是主张圣经有错者(良心无愧地)真心不相信圣经自称自己无误,那又怎样?要是他坚决地辩卫关于救恩方面的无误,那又怎样?要是他只不过主张,人不需有圣经无误立场,也能得知神在他的话里所展现的,那又怎样?最后,主张无误的人相信他所不能最终证实的(没有圣经底本[autographs],无误是无法证实的),和那些主张有误的人也相信一些他不能证明的(圣经有错误),又有什么分别?两个立场岂不是在实际上,导致相同的结果:圣经在神所想要到达的目标上,无谬。换言之,圣经是为了展现:
1.
只有一位真神;
2.
他的救恩计划;
3.
基督徒灵命健全的一切所需。
让我们这样开始想,有关圣经无误,不仅是关于圣经能否完成上帝的目的,虽然这非常重要;但这问题和上帝的性情和圣经权威有牵涉。所有基督徒都能同意:上帝是真理、全能和君权的上帝。如果上帝果真在他的默示的底本里允许错误,这岂不是牵涉及他的性情和本性么?此外,我们怎能知道错在哪儿?最后,我们能否信任上帝或他的话?假若基督徒不能肯定应该相信哪部分,或只能凭主观决定,我们怎能真心肯定圣经能为基督徒提供灵命健全所需?
上帝写下来的启示是无误的,没有互相矛盾或不一致之处,这样的无误有助于实现其救恩目的。假若在圣经底本里有任何形式的错误,明显就是说,
圣经真理里有错误。若如此,它应该受到判断,正如其他所有宗教书籍一样。当然,判断的正确性有赖于判断者的知识和智慧。如果他否决圣经记载的真实性,只因事情对他来说,是靠不住或不大可能,他就冒著永远沉沦的危险。指控圣经有矛盾或者事实有错误,我们要认真对待;
也不能把它当作次要事情,而置之不理。圣经作为上帝启示,其信用和可靠性受危害了……为此原因,圣经错误不可能没有后果。若圣经的任何部分可以被证实为有错,那么任何其他部分,包括教义和神学部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3]
再者,无误暗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圣经。我们理解人的话,必须和理解神的话有别。前者,我们批判性地检查;后者,我们俯伏敬拜。如果我们有限的头脑必须为圣经作理性判断,哪有结果的呢?毕竟,甚至圣经中心救赎真理,它似是可能的或合理的吗?
1.
↑ Henry
M. Morris, Biblical
Creationism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3), p. 14.
2.
↑ Harold
Lindsell, The Battle for the
Bible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ers, 1977), p. 23.
3.
↑ Gleason
Archer, “Alleged Errors and Discrepancies in the Original Manuscripts of the
Bible” in Norman Geisler (ed.), Inerrancy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80), p. 59.
韦尔登著; ©1999
张逸萍译自:https://www.jashow.org/wiki/index.php/Biblical_Inerrancy/Part_3
即使圣经的中心真理(救恩),是可能的或合理的吗?本文为你解答。 |
在上文结束的时候,我们问「到底圣经中心救赎真理,是可能的或合理吗?」当回答时,请考虑下面这话:
二千年前,上帝成为人,死在十字架上,白白地赦免世人的罪。
表面上,这个想法若非愚蠢,也似乎有困难,(林前一23)。的确,这是否我们的理性通常可以接受的吗?还有那些圣经里所启示的理性和神学问题:三位一体、基督神人两性、童贞女生子(绝对是基督论和救恩论的关键)、默示的办法、归罪、赎罪之道、永刑等等。如果我们胜任于从理性角度去判断圣经历史属真属假,我们岂非至少也有资格,可以根据理性去质疑圣经神学是否合理吗?
问题不是这两派福音派人士的「封闭性」,问题是神学上的含义,圣经有误的立场带来不良的结果,是可以证明的。例如,请试想第四世纪亚流派(Arian)的争议,一个字里的一个字母(一个『iota』,希腊文的『i』)叫后来历史神学和基督论,产生决定性的不同。布朗(Harold O.J. Brown)博士这样阐明其中的重要和对事情的含义:
在这[圣经无误的争议]一事上,不是下面这类的另一个例子:正统同质论(homoousian,认为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同一本体)和第四世纪温和亚流派的类质论者(homoiousians,认为圣父、圣子本质相似,但不是同一本体)的分别,岂不过是一个「iota」吗?的确,无误的争议和亚流派的争议相似,因为他们立场的差异似乎很少,但实际上却甚大。他们放弃尼西亚(Nicene)信条的定义:子和父是同本质(homoousios to patri)因为「homoiousios to patri」就是和父同本质。于是,暗中破坏了三位一体的基本信念和认信:就是圣子是神,虽然位格有区分,但与圣父本性相同。此外,若放弃「homoousios」这个字,就是说,整个教会几十年来,对弥赛亚耶稣的真本性认识错了。无误争议和它可比拟之处在于:若放弃「底本无误,抄本也实际上无误」的定义,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会破坏基本的圣经权威,还有圣经就是神的话的原则。再者,放弃这定义,就是说,十七个世纪以来,整个教会都对圣经无误认识错了。为了明白圣经无误辩论的重要性,还有它对保守派更正教,事实上,整个基督教的最终影响,要知道整个冲突在哪儿,非常重要……
我们必须坦白地承认,
我们的观点和对手的观点,有著表面上的实际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必须指出,尽管这可能会使我们的立场,开始时看来过于迂腐,对那些没有留意到的人,这是一件可笑的琐事,但是只看见相似之处,而不了解这不过是表面上,是非常危险的。假若响尾蛇能宣告它的致命差异,没有人会混淆有毒响尾蛇和另一个无害品种。不幸的是,更有毒的珊瑚蛇,非常像无害的蛇,我们经常混淆它们,后果严重。[1]
布朗博士的论点非常好。美丽的山蛇王是无害的:同样美丽的珊瑚蛇却甚毒。二者在外观上都很相似,但其中一者的美丽,欺骗了那些粗心大意的人。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似乎无害的或无关紧要,其实刚相反。
圣经无误和历史分水岭
基督教历史展现一件事,教会中每一个时代,都曾经应付一些和她整体的健全和活力有关的关键性的神学问题。这些争论通常是因为被批评者、异端或基督教的敌人所的攻击而引起的,结果形成更准确的教义。在基督教的早期(第一到第四世纪)重要的决定包括新约圣经正典(新约27本书,相对于假的)、三位一体的神(三位相对于一位,正如异端『形相神格唯一论』[modalistic monarchianism]所主张)、三位一体的神性本性(耶稣基督和圣灵的神性,相对于亚流派,他们否决二者的神性)。在中世纪(第五到十四世纪)的时候,赎罪教义成为分水岭。改教运动(十六到十七世纪),称义的本质(唯独信心,而不是信心加上行为),又重申了教会传统的适当地位。现代(十八到十九世纪),圣经权威的问题(一向都没有这样严重地和广泛地被质疑)成为突出的问题。下面再概括教会历史上所决定的关键性问题:
第一到第四世纪——圣经学(正典);基督学和圣灵学(神和三位一体的本性)。
第五到十七世纪——人类和救赎论(人和救恩的本性,教会传统的地位)。
十八到二十世纪——圣经权威(圣经默示和无误的本质)。
虽然圣经权威问题,在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被挑战,在启蒙时代怀疑论大放异彩,使自由神学步步扩散,从里面破坏了教会。结果,超过一百年,自由派和保守的神学家,为圣经默示和权威的问题而对峙。可是,直到1960年代,圣经无误的问题才在前线出现,是愈来愈多福音派人士受到自由神学办法影响的结果。就是说,在福音派阶层,愈来愈受到自由神学高等批判和它们释经前设的影响,于是对圣经的观点也有负面影响。
圣经无误的辩论,
就是为圣经绝对权威和可信性挺身。再讲一次,今天在基督教教会里,没有更重要的问题。个人和教会怎样看圣经,影响这人和这教会怎样看几乎其他所有事情。若不用圣经观点,或从神的眼光来看「其他所有」,那就只有从人本的观点来看,也就是从人的眼光看事情了。从教会在历史上所决定的所有事情来看,这问题清楚是我们今天的分水岭。
冗长的序言讲完了,我们现在可以开始分析这题目了。首先,我们要留意正确地定义的「无误」的范围。
「无误」的定义
(A)「无误」宣称:
(1)要构成一个绝对无误原文。
无误的意思是说,在圣经底本里,圣经的教导是真实的,没有一点错误。保罗芬伯格(Paul Feinberg)博士这样为「无误」下定义:
「无误」的意思就是,当所有事情的真相都知道,适当地解释圣经底本,在所有肯定的事情上,无论是教义或道德,或社会、物质、生物科学,都会显出完全真实,[2]
一个比较简明的定义是「圣经讲的,就是上帝所讲的——通过人为仲介,没有错误。」[3]
(2)同样地应用在圣经的每一处。
圣经的每一处,当最早写成的时候,都是无误的。让我再讲一次,有限无误必然是不可能的——有谬误的释经者,在圣经里错谬地分辨和解释「神的话」。于是基于主观和个人的偏见,只有为混乱和易变大开门户。我们在下面再阐明。
(3)只限于适当的释经办法。
高等批判学的释经办法(例如:形式[Form]、来源[Source]、编纂批判)首先假设圣经有错误,于是很容易就找到。可是,正当的圣经解释,需要尊重经文,除非证实不然。换言之,要注意圣经的权威。还有,释经必须包括客观和无偏见的办法。[4] 需要这样著手,明显可见。人若首先不以圣经有权威,其次知道经文的正确解释,人就不可能说,它是对或错。我们也必须明白,无误和圣经的意向有关。举个例,作者的目的是要记载某人的谎言或错误(例,假先知或魔鬼),记载这样的谎言或错误,并不否定圣经无误,因为无误只肯定那些准确地记载的事情。圣经记载和圣经认可是两回事。
(B)无误并不表示:
(1)无误不是说绝对证实。
圣经无误的教义并不保证对每一个所谓『问题经文』都有最终的解答。因为人类知识是有限的,当人没有证明的方法,就不能期望证据,这才是合理的,所以,现有的知识限制我们去证明无误。然而,这样的事实并不能否定或反证圣经无误,尤其证据非常支持圣经无误。圣经记载里有很多机会,让人可以反证圣经无误,然而多年之后,我们仍然可以合理地为之护航,令人钦佩。一向以来,所谓错误,在更多资料出现之后,被证实为真实的,也是同样地叫人感动。
(2)无误并非指抄本或译本。
抄本或译本可能算为无误,在于他们能复制原稿的程度。明显的,它们都不是百分百成功。然而,一本准确的翻译本,实际上就是复制了原稿的百分九十九,和其余的百分之一手稿差异。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有「无误的底本和实际上无误的手抄本」,没有人能证明是错的。
(3)无误不是说,绝对准确。
近似值不是错误。让我以这些例子阐明:若有人讲下面的话,没有其他人能指为错误。
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们常用近似值、或不正确的语法、数目、科学、历史等等。圣经作者们亦然: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不是要技术上准确。
所以,无误不是要求圣经使用技术性,或二十世纪的现代科学的语言,否则非专家们就无法读了。不管怎样,这样的科学准确性仍然不能叫圣经更准确百倍。我们是讲哪个世纪的科学准确性呢?第一、二十、十三世纪?何况要准确的话,可能准确到一个地步,变得笨拙或者无用。若说,「日落」,虽然不是科学性准确,但不是错误。耶稣说,芥菜种是最小的(太十三32),对他的听众来说,是完全合理的:这是他们所种植过的种
子中最小的。我(韦尔登)记得,多年前,曾经和一位圣经教授谈话,他非常关心耶稣「在这方面错了」。但是科学大概还没有发现最小的种子。假若耶稣(a)提到这还未被发现的种子;或者(b)提到今天二十世纪植物学所知道的最小的种子?无论是哪样,他的听众一定误会他或怀疑他。假耶稣提到还未被发现的种子( 叫它什么好呢?)但基于当时的知识,他是技术上无误,但会被认为是错了。如果他在
第一世纪提到二十世纪植物学所认识的最小种子(同样地,他叫它什么好呢?)两个办法都会破坏他的说明例子,又需要很多的话来解释为什么他认为必须指出一种二十世纪以后才发现的种子,而且往后的十九个世纪,他又怎么证明他的话是真的呢?[请让翻译者加插一句:生物的体积可能因为时代和环境改变,今天的科学家和神学家是否已经清楚知道当时的芥菜种的大小尺寸呢?]
在下面的文章,我们继续讲到无误所不需要的条件,然后讨论无误和默示。
1.
↑ Harold
O.J. Brown, “The Arian Connection: Presuppositions of Errancy” in Gordon Lewis
and Bruce Demarest, Challenges
to Inerrancy: A Theological Response (Chicago:
Moody, 1984) pp. 386-387.
2.
↑ Paul
Feinberg, “The Meaning of Inerrancy” in Geisler (ed.), Inerrancy,
p. 294.
3.
↑ James
M. Boice, Does Inerrancy
Matter? (Wheaton, I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80), p. 15.
4.
↑ W.
C. Kaiser Jr., “Legitimate Hermeneutics” in Norman Geisler (ed.)Inerrancy,
pp. 116–141.
韦尔登著; ©1999
张逸萍译自:https://www.jashow.org/wiki/index.php/Biblical_Inerrancy/Part_4
上边文章讨论圣经无误所不需要的条件,我们现在继续。无误并不需要有严格的语法、语义、数字、或者历史的准确性。 |
上边文章讨论圣经无误所不需要的条件,我们现在要为这个讨论做一个结论。
由于类似的原因,无误不需要严格语法、语义、数字、或历史的准确性,例如,九月14,15或16日,都可能是月中。
无误不排除使用非照字义的、比喻性语言
(例:寓言,人格化,夸张法修辞)或者各种样的文学类型(启示、戏剧、诗词、比喻);若要排除这些,将夺去经文的丰富性和一般吸引力。
无误不要求新约一字不差地引用旧约。新约作者有权,为了简短,只报导重点或概括事情。只有当新约引用旧约时,否认旧约或与之矛盾,这才能叫做错误——但是,这样的事情从没有发生过。
同样地,无误并不要求详尽地报导任何圣经事件。正如雷赖理(Charles Ryrie)博士指出:「无误不过就是说,圣经讲的是真理。真理可以包括,也常有近似值、自由式的语录、
只形容事情表面、还有,只要不矛盾,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记载。」[1]
举个例说明,一个叫弗雷泽的拳击手,在酒吧斗殴。两名警察被召到现场,于是他们恢复了秩序。
“乔”是两名警察中比较强壮的一个,所以他勇敢地阻挡打架的人,结束他们的斗殴。他后来还和弗雷泽谈话。另一名警察照顾其他事宜,例如和目击者谈话,但没有和弗雷泽谈过话。
三个星期之后,弗雷泽回想这事件,告诉朋友:「噢,如果不是一个警察的阻止,我会打赢的。」
因为他没有提到另一个警察,他的话是不是错的?当然不是。一份报纸这样报导:「两个警察到当地酒吧停止斗殴。」(假若另一位警察[英语作policemen]是女的,而且这是一个英国酒吧[英语作pub,不是bar]?)有错吗?又是没有错。假如这两句话在同一张报纸报导里,我们会不会说,有一句是错的,或者记者撒谎?不,当然不会,我们可以从上下文看得出两句话都是对的。
同样地,请记得,当回顾圣经事件,我们并不能常常得到整件事件的资料——只有一个概括性的报导。若没有必须的资料来证明真有错误,我们为什么假定有错误或矛盾呢?
我们现在适当地为圣经无误下定义,又注意到这教义是什么,不是什么。在下面,我们将简要地讲我们怎样得到一本无误圣经的过程。
圣经无误和默示
圣经用最清楚的话,宣称是神所默示的:「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God-breathed [theopneustos]]」(提后三16)。默示是什么意思?圣经的默示就是:(1)逐字(延伸至圣经的每一个字,不只是想法);(2)完全的默示(均等地延伸至圣经的每一部分);和(3)清晰明白——它够清楚,无需依赖学者或学术性的洞察,已经能让一般人了解,又滋养灵命。
非圣经的默示理论包括:(1)逐字听写,于是暗中破坏人记录圣经时的独特性;(2)有限或部分的默示,于是暗中破坏圣经权威(和任何客观释经的基础);(3)仅是人的灵感,于是暗中破坏圣经默示的观念,因为它根本不是从神来的默示。如果圣经不过是「宗教天才」,它不可能比其他人的灵感或宗教天才更有权威。
圣经是从神来的、逐字、完全的默示,这样的事实,实际上需要相信圣经是无误的。若分开默示和无误,有如把神和他的属性『分开』。[2] 例如,我们能否相信一位自称「真理的神」的圣洁上帝
,有可能默示谬误?或者说,一位全能的神不能
保护他自己的话,在默示的过程中,不被仲介人所腐化?我们能否相信一位公义、怜悯、和慈爱的神,只有限地默示,留待他那些有罪的、不完美的儿女们,自行去发现哪儿才是真理——老早知道任务是绝望的,会产生主观和不信?这样的默示有什么意思?
唯一合理的选择就是——坚持无论神讲什么,都是真理,只有真理因为圣经声称:上帝「无谎言」(多一2)因为「神决不能说谎」(来六18)。正如凌赛尔博士说:
默示的性质告诉我们,圣经是无误的,就是说,它不能欺骗我们。它是无误,就是说,它不是假的、弄错了、或有缺点的……从头到尾,默示意味著无误。圣灵的本性不能撒谎,也不制造虚假。如果圣经是默示的,它必然无误。如果任何一部分有错误,那部分就不是默示的。如果默示允许出错,那么默示就不再是默示了。[3]
同样,如果默示的过程不能被信任,默示有什么价值?如果「这些所有不过证明圣经中有真理,又有谬误」,默示就没有价值,更不用说诚信了。”[4] 在新纪元通灵或其他形式的灵媒交鬼事件中,当然可预期有缺陷的或欺骗性的启示,但若以此为无限完美的上帝的所为,和他的完美不相配了。
如果我们采取有限默示,或有限无误观点,当我们明白「事实」之后,我们是否应该根据它而修正圣经呢?叫圣经的教导和「事实」一致?举一个例,有一段经文一定需要修正。请细想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
圣经[部分]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除了当它是错的地方]、督责[假设它有权威]、使人归正[在那些无误之处]、教导人学义[除非它涉及性别歧视和偏见的文化的教化],[通常]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可能]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三16-17)
如果圣经只不过人的灵感写作,就应该这样对待它,它肯定会被修正,因为它会包含人为的错误。可是,它若真的是神所默示的,那么在未有足够证据之前,我们绝对不能假定它有错误,免得我们抨击无限上帝的性情和威严,他如此慷慨地把圣经给我们。说到底,是他的话。一位无限的神,藉著人说话,与人自己说的话,是完全不同的。正如杨以德(E. J. Young)在《你的话就是真理》(Thy Word is Truth)中讲:
如果圣经是神的话,我们绝对不能以为我们能使用自己的无助的推理来测试它。如果我们想,自己可以使用那些和圣经的话矛盾的理论和假设,我们欺骗自己了,原因是,如此,我们让人的头脑凌架在上帝之上……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也不可以推动那些与圣经冲突的理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圣经?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谦卑地。我们是来到天地的创造主所给我们的信息面前。我们只能有一个愿意接受的态度。我们的思想模式都要依照上帝讲的话。除非我们接受它所宣称的,就是永活真神的无误的话语,我们永远不会恰当地明白圣经。[5]
默示保证所讲的就是真理,但它并不意味著所有默示的,都同样重要。让我举一个明显的例子,罗马书第三到第八章的神学内容,重要过利未记第一到第四章的以色列十二支派人口调查数据。两者都是默示,也都重要(对以色列人来说,紧要)但对我们今天的灵性来说,它们不是同样重要。所有经文都是真理,但有一些真理是比较核心(例:救赎);有一些比较次要(例:某战争中被杀的人数):
……默示的意思就是,所记载的言论和行为,资料都是正确的;但不是说,所有神的作为和讲话都被记录下来;也不是说,所有被记录的都同样重要;
但为了记载的事情,所需的每一部分,没有不重要的;也没有那一部分是比其他部分重要。[6]
让我们再讲,没有经文是不重要的,不管它怎样平淡乏味。正如任何良好的圣经注释会告诉你,在利未记,有很多好极的宝藏,虽然有人认为它是圣经中最「沉闷」的书。我们应该记得,即使当某圣经的诫命不是给后人的(例:旧约献祭规条),然而,它们具有:(1)特别属灵意义(例:指出神的圣洁,预示救赎)或(2)必须而且实际的指示:「从前所写的
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罗十五4)(参:来六13-18引用创十二、十五、十七、二十二;林前九8-10引用申二十五4;罗四23,太二十三31-32;林前十11;来十15)。[7]
总而言之,我们在这几篇文章看见几件事。圣经无误是教会今天非常重要的题目,从教会历史可见,它是几个重要的分水岭议题之一。那么,有这样的辩论出现并不奇怪(弗六12)。第二,我们适当地为无误下定义,指出它是什么,不是什么。第三,我们指出圣经默示和无误教义的重要关系。
1.
↑ Charles
Ryrie,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Inerrancy (Chicago:
Moody Press, 1980), p. 30
2.
↑ The
Facts On the King James Only Controversy.
3.
↑ Lindsell, The
Battle for the Bible, p.
31.
4.
↑ Harold
Lindsell, The Bible in the
Balance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79), p. 31.
5.
↑ Edward
J. Young, Thy Word Is Truth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0), pp. 206-207.
6.
↑ Lindsell, The
Bible in the Balance, p.
133.
7.
↑ Walter
C. Kaiser, Jr., “Legitimate Hermeneutics” in Geisler (ed.), Inerrancy,
pp. 140-141, cf. pp. 460 n. 46.
分享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36712e0102vo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