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運動(五)
學術界中的新紀元事物
(刊登於《校園》2004 / 5, 6月號)
張逸萍
新紀元事物並非盡是後胡同裡的神秘怪事,其中有些已經高登學術界大堂,譬如﹕
人類潛能運動
新紀元人物認為各種開悟技術可以讓我們明白自己的神性,發揮潛能,創造自己的現實,達成自己的心願。人類潛能運動乃基於此信念而產生。
推動人類潛能運動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早在六十年代後期開始,馬士盧(Abraham Maslow)研究成功人士,他對「自我實現」(Self-actualize)者的「顛峰經歷」(peak experience)的描寫顯示他是講及一個被靈異能力影響下的特殊創造性的一刻,他說﹕「是被動的,這樣的"被動"有如東方哲學家,如老子,道家所講的…不是自己所選擇的意識…」[i],和「不是預期的自我發展(例如靈異能力),不用日常意識的」[ii]。
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和新紀元運動的結合是有目共睹的。譬如美國加州的伊西林(Esalen)是專為研究發展人類潛能的營地,常常開設各種講座,題目有﹕「催眠術和創作」,「發現你的靈異能力」,「禪宗和藝術」,「直覺訓練」,「回教密宗」(Sulfism),「正念冥想法」(Mindfulness Meditation),「蛇神瑜伽」,「夢的探索」,「氣功治病」,「回溯前生」,「猶太教密宗」(Kabbalah),「瑜伽密宗」(Tantra),「薩滿教」(Shamannism)等等[iii],他們相信秘術可以幫助發展潛能,達至成功。
人類潛能運動常常用於商業訓練上,運用各種新紀元技術協助成功和致富。例如﹕《超級成功學》中所介紹的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原來是老美的新紀元技術。他說,「心理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就是可以藉自己不斷地想像,而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iv]。「影響潛意識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反覆的次數…潛意識錄音帶…一天聽十個小時,十一個小時…連睡覺的時候都聽…改變潛意識最快的方法…就是運用催眠術…當你戴上潛能開發機的時候…它可以運用聲音,還有燈光不斷地閃爍,讓你自己的頭腦進入一個所謂·波的狀態…之後我發現陸續有非常多的生意,都是顧客主動來找我…我幾乎沒有主動開發過任何顧客…」[v]可見這樣的成功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是新紀元技術所帶來的!
聖經並沒有叫我們有一個消極的人生態度,但是聖經對財利有一個更高的標準﹕「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6-8)弟兄姐妹們,你以為只要努力爭取,就一定可以成功嗎?經驗告訴我們——不見得。最富有的所羅門王曾經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如果硬要不摘手段,運用新紀元技巧達到成功的話,只會中了魔鬼的圈套。
除了成功致富之外,新紀元人物認為人有超自然能力,對他們來說,各種靈異能力,如知覺(Cognition)、預感(Precognition)、心靈感應(Telepathy)、靈魂出竅(Astral Projection或Out of body experience)、心靈致動(Psychokinesis)、靈體物化(Materialization)等等,實在是人的潛能,不過自己不明白,未有發展而已。
到底人有沒有潛能?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問,哪一種潛能?自然的?超自然的?然後,我們可以這樣推理﹕
(1)人沒有靈異能力——普通常理告訴我們人沒有靈異能力,只有現代人才懷疑自己有未被發現的靈異潛能。聖經雖沒有正面說明人類沒有超自然能力,卻把人的智慧和能力描寫得非常有限,而且,從聖經例子而觀,人沒有靈異能力,超自然的事情當然只有兩個源頭﹕一是神,一是魔鬼,聖經裡面充滿著這兩種的例子,例如摩西從神那裡得到能力叫十災發生在埃及,但是埃及地行邪術者也同樣地行了其中兩樣(出七22,八7)。保羅傳道的時候,遇到一個被鬼所附的使女,用法術叫她的主人得利,但是當保羅把那鬼從使女身上趕出去之後,主人得利的旨望就沒有了。(徒十八16-19)如果鬼被趕出,使女的法術就跟著完了,就是說,能力不是使女的,是那鬼的。可見人自己沒有靈異能力。
(2)百倍於常人的正常能力也有可能出於魔鬼——上邊已經證明了人沒有靈異潛能,但是如果是說自然的潛能(譬如音樂、運動、或經營生意),當然肯定有的。可是自然的潛能總會有一個無法超越的限度,所以那些百倍於常人的正常能力也可能別有來源。例如人人都有氣力,並非靈異,但是參孫過人的氣力是神的靈感動之故,不是自己發展而得的(士十三25—十六31)。另一個例子﹕格拉森被鬼附的人也顯出過人的力氣(可五1-15)。那麼,我們怎樣區分正常事情的能力來源?我想這個答案很簡單﹕如果是從正途發展的,就是人自己的,如果是用新紀元技術發展的,就不是自己的。例如,一個人天天在運動場上練習跳高,他能夠跳多高,都是他自己的;但是如果這個人天天用冥想、觀想、積極思想等辦法幫助自己跳高,那麼,他的跳高成積就是藉著靈界而來。
總而言之,基督徒不應該利用新紀元技術發展「潛能」。
現代哲理中的新紀元信念
除了人類潛能運動之外,新紀元的思想和技術著實影響了一些學科﹕
(一)心靈學(Parapsychology)——本為心理學的一個支流,從前不太被人重視,但現在開始流行。這門「科學」專門研究、實驗、和解釋各種超自然現象,譬如第六感(ESP, Extra-sensory perception)、超感視覺(clairvoyance),心靈感應、預感等等。雖然打著「科學實驗」的名堂,但仍是參與邪術,是聖經所禁止的。
(二)心理學——現代心理學有一部分是人的智慧,但是它已經取納了很多新紀元技術和思想,兩者混合的趨向愈來愈明顯。以下是一些常在新紀元圈子中聽到的現代心理學概念﹕
(1)醫治內心幼童(InnerChild,或作內在的孩子)——
現在教會內外都有一個流行的道理﹕人人來自不健全家庭,內面的孩子從少受到父母的傷害,所以產生各種人際問題,解決的辦法除了心理治療之外,也有使用冥想、觀想、催眠等技術的。新紀元鬼靈拉撒烈(Lazaris)也教導同樣的理論,牠說,「那內心幼童是沒有獲得足夠的愛…有些人繼續將生命中的其他人視作父母,讓自己可以重活那多年前的童年…」[vi]名鬼建議用冥想的辦法去讓內心幼童得到愛,[vii]而布雷蕭除了教人繪制三五代的家庭圖,尋找誰曾經傷害自己之外,也說﹕「我們也透過各種冥想和心像來接觸我們內心幼童。」[viii]你能不驚訝於二者的相似嗎?
事實上,聖經教導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腓三13)。從不教導我們追究父母或者他人怎樣傷害自己。
(2)自愛/自信/自尊——
雖然不是很多人都留意到,但是「自愛/自信/自尊」(Self-love,Self-esteem)實在是新紀元運動的人生態度,也是新紀元鬼靈的教導。例如,名鬼柯連(Orin)教導人要自愛自尊自信、自我接納、對自己有好感、高舉自我價值。[ix]此外,運用催眠、冥想、觀想增加自信/自尊的例子並不罕有。
聖經一向教我們愛神愛人,從來不鼓勵我們去愛自己,反之,聖經將自愛指為末世現象﹕「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NIV作lovers of themselves)」(提後三1-2)愛自己不是一件難事,不必去提倡,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可見神知道我們不可能不愛自己,只有愛別人才需要學習,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愛別人好像愛自己一樣,就已經達到神的要求了。
聖經也從來沒有教人自信/自尊,反之,聖經說,「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KJV作Each esteem others)。」(腓二3),聖經只有教人謙卑,不是自尊,信靠神,不是自信,這樣的經文例子太多了,譬如﹕「虛心的人有福了」(太五3);「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廿三12)。
(3)各種邪術
現代心理學家使用新紀元技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雖然不是每一個心理學家都使用新紀元技術,但是絕不止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超越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兩派,其他學派也有,甚至著名基督徒心理學家哥斯連(Gary Collins)也表示說,「現在教會內有人極力譴責催眠術、觀想、自語、和影像法…他們的批評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只要小心去用…讓聖靈帶領我們…」[x]。這樣的事,基督徒值得留意。
介紹聖經輔導學
很多弟兄姐妹選修心理輔導是為了要幫助人,志氣可嘉,而且輔導實在有需要,既然現代心理學的趨勢這樣,何不改用聖經去輔導人?(本來就應該如此)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人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所以基督徒應該可以確信,聖經對人生的指導是足夠的。現在美國一些信仰純正的神學院都開設聖經輔導(Biblical counseling)課程,請有志輔導的弟兄姐妹選讀,必能榮神益人。
[i]Abraham Maslow,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New York, NY: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68),p.86.[ii]Ibid.,p.197.[iii]取自Esalen網版 , 1997年十一月二十日所公佈的講座。[iv] 陳安之,超級成功學(台北﹕平氏出版有限公司,1996),p.37-39.[v] Ibid.p.42-46.[vi] Lazaris, The Sacred Journey: You and Your Higher Self (Palm Beach, FL: NPN Publishing, Inc., 1988) , p. 118-119. [vii] Ibid., p. 118.[viii] 約翰.布雷蕭著,鄭玉英、趙家玉譯,家庭會傷人(台北﹕張老師,民82),p. 287.[ix] Sanaya Roman, Living With Joy (Tiburon, CA: H.J. Kramer Inc., 1986), p. 42-63.[x] Gary R. Collins, “What is Christian Counseling?”, in Gary Collins, ed., Case Studies in Christian Counseling (Dallas, Word Publishing, 1991), p. 12.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Lois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