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聖經考古學導論》

第九章

被虜和回歸

 

 

聯合王國分裂二百年後,主前722年,北國以色列首先被亞述吞滅。大批以色列人被擄往外邦,少數遺民則與遷入的外邦人混雜通婚,成為撒瑪利亞人。

至於南國猶大,一般來說,分三批被虜於巴比倫。(1)主前605,約雅敬時時候;(2)主前597,約雅斤時候;(3)主前588,西底家時候 主前586,耶路撒冷城、所羅門聖殿被毀,國中的精華與上層人士被擄去巴比倫。

主前538年,波斯古列王興起,釋放猶大被擄的人歸回巴勒斯坦。

從考古學角度而言,這是從“鐵器IA時代”,進到“巴比倫和波斯時代”(鐵器 II 或鐵器 III時代)。

 

被攻和被虜

 

(一)西拿基立圍攻拉吉

 關於以色列國和猶大國被攻打的考古學資料,最多和最突出的,無疑是拉吉。

 拉吉是猶大的堅固城﹕「羅波安住在耶路撒冷,在猶大地修築城邑,……拉吉,……這都是猶大和便雅憫的堅固城。」(代下 11:5-10)它是一個軍事重鎮,而且面積超過當時的名城耶路撒冷和米吉多。這堅固城卻在主前 701 年,被亞述的西拿基立王圍攻。考古學研究拉吉被圍攻所留下的痕跡,見證了聖經的準確性。之後,西拿基立在尼尼微宮殿中以著名的拉吉浮雕( Lachish relief )紀念自己慘無人道的英雄史。

 

capture-return-01

地圖來源﹕聖光聖經地理

 

A)亞述人圍攻拉吉的辦法

讓我們先讀列王記下 18-19章,這是一段比較複雜的歷史﹕

「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王下 18:13)這些堅固城很可能包括拉吉,因為聖經以它為堅固城(代下 11:5-10)。「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王下 18:14 可見當時西拿基立在拉吉,也許已經攻進了(雖然後來離開)。當然,希西家在耶路撒冷。「亞述王從拉吉差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率領大軍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裡去。」(王下 18:17 可見,西拿基立繼續接近耶路撒冷。

然後,拉伯沙基來罵戰(王下
 18:19)。希西家王聽見,進了耶和華的殿。臣僕就去見以賽亞(王下 19:1-9 )。以賽亞給他安慰的消息(王下 19:10-37),告訴他﹕「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王下 19:32)以賽亞
指的是耶路撒冷,不是拉吉。以賽亞的意義就是﹕西拿基立不會圍攻耶路撒冷,好像他圍攻拉吉一樣。

那麼,我們可以知道,
築壘攻城是亞述人圍攻拉吉的辦法。除了考古學研究,也可從以賽亞的話推論之外,我們可以相信,這是亞述人,或當時人圍攻城市的一般辦法。


古學家發現“築壘攻城”非常準確地描寫了這個辦法。中文翻譯不會讓我們看見清楚的圖畫,但英語聖經翻譯得比較好,是
build a siege ramp。考古學的研究解釋了這個“ramp”(斜坡)怎樣建築﹕“build”(築)的原文,是倒出之意。原來他們建築siege ramp
時,在稍遠的地方開始,就是在最斜坡的前方倒出石頭,以增加其高度,成為一個達到城門的斜坡。

此外,還有一些細微之處﹕以賽亞也說,亞述人不得“射箭,拿盾牌到城前”。這也是和考古學發現和諧的。因為當一些士兵在倒石頭的時候,需要其他士兵
一面拿箭,一面拿盾牌保護倒石頭的工人。可見,聖經的描述非常準確。


根據研究,攻城坡道大約有
 260 英尺長,需要將近 20,000 噸石塊。數百名工人在三週內每天 24 小時工作,才能建造圍城坡道。它由中等大小的石頭建造,每塊重約 15 磅,由亞述軍隊從鄰近城市的一個小山坡上開采和搜集。
[1]

capture-return-02

在拉吉重建的攻城坡道的平面圖和剖面圖,從遠端開始,附近有一個採石場。繪圖來源﹕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sites-places/biblical-archaeology-places/sennacheribs-siege-of-lachish/  Credit: Yosef Garfinkel et al.

 

西拿基立成功攻下拉吉之後,他為慶功所制作的拉吉浮雕中,也讓我們看見這個斜坡。

capture-return-03

在尼尼微西拿基立宮殿的拉吉浮雕上看到的亞述圍城坡道的一段。照片來源

 capture-return-04

藝術家筆下的築斜坡攻拉吉。繪畫來源﹕ https://emp.byui.edu/SATTERFIELDB/Rel302/Lachish/Lachish.htm

 

B)拉吉浮雕

 上邊提到,西拿基立回到尼尼微後,在他的宮殿裏,立了一個巨大的浮雕,雕刻了當時圍攻拉吉的英雄事跡。現存放於大英博物館,充滿了一個房間,可知其巨大。

capture-return-05

拉吉浮雕。照片來源﹕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Siege_of_Lachish_%28701_BCE%29.jpg/2560px-Siege_of_Lachish_%28701_BCE%29.jpg

若放大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見西拿基立坐在寶座上,俘虜們跪在他面前﹕

capture-return-06

By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FRCP(Glasg) -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2128579 照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l_Lachish#/media/File:The_fall_of_Lachish,_King_Sennacherib_reviews_Judaean_prisoners..JPG

我們也可以看見更多“築壘”的雕刻﹕

capture-return-07

照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apture_of_Lachish_-_ramps_and_battle_engines.jpg 

 

                 

(二)耶路撒冷被攻陷

 雖然考古學上沒有很清楚的耶路撒冷被攻的痕跡,不像拉吉那樣。但關於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攻陷的歷史,我們今天還是有一些考古學的文物。

 

 A巴比倫編年史

 聖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兵上到耶路撒冷,圍困城。……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都拿去了,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裡的金器都毀壞了,正如耶和華所說的。又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都擄了去。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王下 24:10-17

 《巴比倫編年史》(Babylonian Chronicle)來自伊拉克南部,是一系列用楔形文字書寫的粘土片。銘文陳述了主前 597 年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攻陷。這些編年史被認為是在 19 世紀在巴比倫發掘後,被轉移到大英博物館的,隨後在檔案館中被遺忘了幾十年。第一份編年史是 Pinches 1887出版的。

 這段巴比倫銘文證實了聖經記載中的許多細節:耶路撒冷的圍困、約雅斤王的罷免、西底家王的任命,以及尼布甲尼撒拿走的大量貢品(即來自聖殿和宮殿的寶藏)。 此外,它還給出了耶路撒冷城陷落的確切日期:主前 597 3 16 日。[2]

 capture-return-08

 巴比倫編年史泥板之一。照片來源

 

  

B尼波-撒西金

 在巴比倫找到的泥板中,“尼波-撒西金”的泥板最為有趣。這是一張普通收據,表示尼波-撒西金向巴比倫的一座寺廟支付了 1.7 磅(0.75 公斤)黃金。可追溯到尼布甲尼撒十年(主前 595 年),即耶路撒冷陷落前八年。為什麼有趣呢?原因是這是聖經只提到一次的名字﹕「耶路撒冷被攻取的時候,巴比倫王的首領尼甲沙利薛,三甲尼波,撒西金,拉撒力,尼甲沙利薛,拉墨,並巴比倫王其餘的一切首領都來坐在中門。」( 39:3)雖然只提名一次,但考古學家也能證明這個人的存在。如果聖經中只提一次的人物也是真實的,這會增加我們對整本聖經的信心。

 capture-return-09

尼波-撒西金泥板。照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ews-graphics-2007-_640099a.jpg

 

C)拉吉書信

1935年,一位英國考古學家,在拉吉城門的一個房間內發現了 21 封信,這些信寫在扁平的碎陶片 (ostraca) 上。可追溯到巴比倫入侵猶大的時期,即主前 589-587 年。它們的內容反映了當時在猶大發生的動亂。當耶路撒冷被圍困時,耶利米向西底家王傳達了一個信息。這段話的結尾是,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所剩下的城邑,就是拉吉和亞西加。原來猶大的堅固城﹝只﹞剩下這兩座。」(耶 34:7)。在拉吉遺址發現的信似乎是從一個前哨發給拉吉軍事指揮官的軍事公報。第 4 封信的最後一句話與耶利米書 34的內容相呼應:“我們正在觀察拉吉的 [信號……因為我們看不到亞西加”。[3]  似乎果真如此,只剩拉吉和亞西加。

 capture-return-98

拉吉書信。Photo by Dr. David E. GravesCourtesy of the Trustees for the British Museum
照片來源﹕
https://biblicalarchaeologygraves.blogspot.com/2014/12/bonus-59-lachish-letters.html

D)耶路撒冷被虜遺跡

但近年的耶路撒冷正在進行的錫安山考古挖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主前六世紀巴比倫人征服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證據,正如聖經中所描述的一樣。研究人員從遺址現場採集了灰燼沉積物、箭頭、罐子和燈具碎片,還有珠寶。證實在主前587 年到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征服之前,聖經中描述耶路撒冷富足的情況。為什麼有箭頭呢?表明巴比倫人正在這個時候攻打耶路撒冷,正如聖經所講的。[4]

 

 

在被虜之地

 

(一)約雅斤口糧

 列王記下25章雖然記載了一件慘痛的事情,但是神仍然恩待大衛的後裔。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王下 25:27-30

 19- 20 世紀交接之際,考古學家在巴比倫進行挖掘時,他發現了在伊什塔爾門 (Ishtar Gate)附近一座地下建築,很可能是尼布甲尼撒王的王宮。在王室檔案中發現了許多可追溯到主前 594 年至 569 年的楔形文字泥板。他們列出了從古代近東各地俘虜的國王。他們住在宮殿裡,從國王那裡得到糧食和油。其中四塊石板列出了“猶大王約雅斤”及其家人的口糧。例如﹕在其中一塊石板上,提到“10 西拉給猶大王的兒子 Ia-ku-u-ki-nu2 ½ 西拉給猶太國王五個兒子。”〔“西拉”是巴比倫的容量單位〕。[5]

 

capture-return-10

約雅斤的口糧泥板。照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ehoiachin_Ration_Tablet.JPG

 

(二)但以理和伯沙撒 [6]

但以理書第五章,伯沙撒盛筵的故事,是我們都熟悉的。他為一千大臣設擺盛筵,吩咐人將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銀器皿拿來,用作飲酒的器皿。正在狂歡的時候,他看見牆上有指頭在寫字,把他嚇得魂不附體。於是「大聲吩咐將用法術的和迦勒底人並觀兆的領進來,對巴比倫的哲士說,誰能讀這文字,把講解告訴我,他必身穿紫袍,項帶金鍊,在我國中位列第三。」(但 5:7)然後,聖經告訴我們,只有但以理能解釋該文字。

 capture-return-11

 Rembrandt對《聖經》中伯沙撒國王看到一隻手在牆上寫字樣的描述。
繪畫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elshazzar%E2%80%99s_feast,_by_Rembrandt.jpg

 

 懷疑聖經的人疑問﹕伯沙撒是誰?保存了古代國王名單的希臘編年史家,將尼布甲尼撒的繼任者拿波尼德(Nabonidus),確定為巴比倫的最後一位本土統治者,沒有提到伯沙撒。這位伯沙撒是聖經作者虛構的嗎?

  1854 年,一位英國領事代表大英博物館探索了伊拉克南部的一些遺址。他挖到了一座巨大的泥磚塔,發現了幾個小粘土圓柱體。原來拿波尼德對月神辛 (Sin) 關注,故此他在巴比倫以外的地方進行建築工程。 這個粘土圓柱記錄了他修復吾珥廟塔,並祈求賜給他和兒子長壽和健康。那個兒子的名字,寫得很清楚,是伯沙撒!這段銘文如下﹕

“至於我,巴比倫王拿波尼德,求你救我免於觸犯你偉大的神性,並賜予我長壽的禮物,至於伯沙撒,我的長子——我的後代——將對你偉大神性的崇敬灌輸給他的心,願他不犯任何邪教錯誤,願他滿足於充實的生活。”[7]

巴比倫文獻顯示拿波尼德是一個有怪脾氣的統治者。在他統治的幾年裡,拿波尼德甚至沒有住在巴比倫; 根據一個說法,拿波尼德自我放逐,“將王位和他的大部分軍隊託付給伯沙撒”。[8]

但以理書所寫的伯沙撒頭銜(王),原文是亞蘭文,應該翻譯為“王儲”。[9]  這就是為什麼但以理只能“在國中位列第三”(但 5:16),而不是第二位。

capture-return-12

拿波尼德。照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Nabonidus.jpg

capture-return-13

拿波尼德圓柱。存放在英國博物館。
照片來源

 

 

(三)一般猶太流亡者的生活

「他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詩1371-2)讓我們聯想到,這些猶太人在巴比倫的生活非常悲慘。但是近年來自巴比倫猶大鎮Judah town)的楔形文字泥板讓我們深入了解普通猶大人在巴比倫流放期間的生活。原來他們的生活實際上相當美好。除了約雅斤王脫下服,得到每日的口糧之外,這些泥板顯示在土地契約中出現一些猶大人的名字。這些名字通常包含 YaYahu  Yama(巴比倫版的 Yahu)元素,意在將他們與他們的神 雅威(Yahweh) 聯繫起來。表示他們能保存自己族群的身份。[10]

 

 

回歸

 

(一)古列王圓柱

 1876年到1882年,考古學家Hormuzd Rassam在巴比倫發掘,並找到古列王圓柱,現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館。這是考古學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圓柱體刻有楔形文字,記錄了主前 539 年征服巴比倫的歷史。 由波斯國王古列大帝(主前 559-530 年在位)所創。

這圓柱上寫什麼的呢?首先古列陳述自己的豐功偉蹟﹕「……每個地域,坐在寶座上的所有國王,……都向蘇安納(Shuanna{巴比倫}大量的進貢,並親了我的腳。」然後他描述自己的善行﹕「我從[蘇安納]讓他們返回他們的住所,……他們的神殿以前破毀滅,為居住在其中的神靈們建造了永久性的祭坊。我召集了他們所有的人民,並把他們送回原居地。……我把它們毫不受傷害地被送回它們的小室,在它們的聖所裏,讓它們快樂。願我送返聖所的所有神靈,每天在貝爾(Bel)和納布(Nabu)之前,為我祈求長壽,並提及我的善行。」[11]

這是應驗以賽亞早在事情發生前200年的預言﹕「論古列說,﹝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悅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令立穩聖殿的根基。 ……我憑公義興起古列,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我被擄的民,……」( 44:2845:13

古列下令,將流亡離國者送返他們的原居處,又巴把他們的神靈偶像送回原來的廟寺。但猶太人沒有偶像,因此歸還了從聖殿中取出的金銀器。正如聖經講的﹕「古列王元年,他降旨論到耶路撒冷神的殿,要建造這殿為獻祭之處,堅立殿的根基。……並且神殿的金銀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到巴比倫的,要歸還帶到耶路撒冷的殿中,各按原處放在神的殿裡。」( 6:3-5

古列王圓柱體是一個桶形的烘烤粘土圓柱體,體積並不大,其最大直徑為 22.5 厘米(8.9 英寸)乘以 10 厘米(3.9 英寸)。它是兩個碎片,ABA碎片先找到,B碎片是在1920發表,並被認定來自同一個圓柱。

後來,伯明翰大學(Birmingham University)的退休教授 Lambert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一些泥板。當他遇到一塊碎片時,他留意到上面有古列王圓柱文字的一部分。隨後,大英博物館另一個員工發現了第二塊碎片,他開始在博物館藏品中的20萬枚未出版的泥板中繼續搜索。與古列王圓柱一樣,碎片是由Rassam挖掘的,但卻不是在巴比倫,而是在巴比倫以南的大萊姆(Dailem)。這一新證據表明,古列王發布了一項法令,遠達巴比倫之外。以前,學者們一直認為古列王圓柱不是這樣的官方公佈,而是為了紀念古列王為米羅達廟的修復而奠基,所以應該只有一份。但為什麼有幾份呢?聖經早已指出,古列王“下詔通告”(代下 36:22;  11)或“降旨”(拉 63)。聖經又顯出自己的準確!

叫人驚奇的是﹕這公告居然也被複制在中國發現的兩塊馬骨化石上!是偽造的嗎?似乎不是。為什麼如此?沒有人知道。

雖然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中國人擁有古列圓柱的複制品,但是伊朗人為這古董非常自豪,因為第一屆聯合國人權會議表揚它為現代《世界人權宣言》的前身。

capture-return-14

古列王圓柱。照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yrus_Cylinder.jpg

capture-return-15

從另一角度看古列王圓柱。照片來源﹕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yrus_Cylinder_2.jpg

 

 

 (二)尼希米的城牆

在大衛城東部找到的“階梯石結構”(Stepped Stone Structure)大有可能就是「米羅」(撒下59),而“大石結構”(Large Stone Structure)也有可能是大衛的宮殿。在《聖經考古學導論》第六章「聯合王國」已經討論過。

考古學家Mazar認為,階梯石結構支撐著大衛王的宮殿;宮殿的20號牆實際上與階梯石結構相連。她也找到北塔和毗鄰的 27 號牆(尼希米的牆),還有南塔,都是被巴比倫人摧毀後返回的流放者建造的。兩座古塔的遺跡坐落在“大石結構”以東的大衛城東堡壘線上。北塔較小,距離“大石結構”的東北角只有幾英尺遠。它沿著堡壘線延伸了近 17 英尺。 27 號牆的遺跡保存於塔的南邊和北邊的幾碼處。北塔以南約 65 英尺處是南塔。北塔兩側延伸的城牆,也從南塔以北數碼處繼續延伸。雖然兩座塔之間的一段城牆不見了,但很明顯,與兩座塔相連的那段城牆是同一城牆的一部分。

考古學家們在這裏發現了一處狗墓和一層近 5 英尺厚的棕色土地,上面佈滿了陶片。通過陶器來確定這個地層的年代,結果追溯到以色列的波斯時期(主前 538-332 年)。他們沒有發現在五世紀下半葉很流行的“Yehud”罐子把手。根據陶器組合的風格、狗墓、沒有“Yehud”印記, Mazar將這座塔的建造時間追溯到主前 5 世紀中葉——就在聖經說尼希米在主前 445 年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時候。

 

capture-return-99

一個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混搭。大衛城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部分。千百年來,它被無數次建造和重建。這張重建圖顯示了東坡頂部不同構造的密切係。繪畫來源﹕ https://www.baslibrary.org/biblical-archaeology-review/35/2/7

 

 

(三)第一聖殿被毀後的重建

波斯時期是考古學上的黑洞,就是說,甚少出土文物。但最近以色列文物管理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IAA)宣佈,在大衛城的吉布提停車場(Givati Parking Lot),找到兩個印章和其他物件。粗糙的陶土印章由民間製作,與官方樣式大有不同。以色列人可能在巴比倫毀壞耶路撒冷全城後,初期重建的遺跡。但這些新發現無法精準認定哪些民族生活在耶路撒冷廢墟中:是歸回錫安的猶太人,還是波斯官員等其他人。從手工製品的定年,約在巴比倫淪陷的西元前586年與西元前4世紀間。 [12]

capture-return-17

印章圖案顯示有個人坐在一張大椅子上,可能是個王。
照片來源﹕
https://biblearchaeologyreport.com/2020/07/24/top-three-reports-in-biblical-archaeology-july-2020/

 

結論

這一段時間的考古學發現,繼續支持聖經的歷史性。盼望考古學家們繼續努力,有更多文物出土,支持更多的聖經記載。

 

 


後語

Givati Parking Lot 毗鄰大衛城,是耶路撒冷城最古老的部分。2007年考古學家開始在這裏挖掘。這本是停車場的地方,也是當今耶路撒冷最大的活躍考古發掘,並不斷揭開從中世紀到古代城市生活的不同層面。讓我們一瞥猶太人回歸以後更多的重建。至今找到的文物包括﹕264 枚金幣一些印章、護身符、波斯時代的油燈、上有波斯時代的家庭保護神樣子的瓶等等。

相信考古學家以後定會在這裏找到更多文物。所以,值得我們留意工作的發展。

 

 

 

相關youtube視頻

第九章「被虜和回歸」(1 of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u11kXQAzc&list=PLjdVC8mKIPXbHz217h6pKeyZy4uVTHBV1&index=35&t=76s  

第九章「被虜和回歸」(1 of 2)(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mz4FI0xHI&list=PLjdVC8mKIPXbHz217h6pKeyZy4uVTHBV1&index=28&t=270s

第九章「被虜和回歸」(2 of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W_TgS2434&list=PLjdVC8mKIPXbHz217h6pKeyZy4uVTHBV1&index=37&t=78s

第九章「被虜和回歸」(2 of 2)(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pgfkdAlao&list=PLjdVC8mKIPXbHz217h6pKeyZy4uVTHBV1&index=20&t=151s

 

 



[1]Sennacherib’s Siege of Lachish”(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sites-places/biblical-archaeology-places/sennacheribs-siege-of-lachish/  )。[2] “NEBO-SARSEKIM FOUND IN BABYLONIAN TABLET”https://biblearchaeology.org/research/contemporary-issues/3520-nebosarsekim-found-in-babylonian-tablet );“Babylonian Chronicles,” Wil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bylonian_Chronicles#:~:text=The%20Babylonian%20Chronicles%20are%20a,the%20development%20of%20ancient%20historiography  );“The Babylonian Inscription about Exile”https://biblearchaeologyreport.com/2019/03/22/three-babylonian-inscriptions-about-the-exile/#:~:text=The%20chronicle%20for%20the%20years,capture%20the%20king%20%5BJehoiachin%5D) 。[3] Lachish Letters,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chish_letters#External_links );““NEBO-SARSEKIM FOUND IN BABYLONIAN TABLET””。[4] 2019-08-15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11&article=1347208)。[5] Jehoiachin’s Rations Tablets,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Jehoiachin%27s_Rations_Tablets )。[6] Daniel and Belshazzar in History”(https://www.baslibrary.org/biblical-archaeology-review/11/3/4  );“Belshazzar: The second most powerful man in Babylon”(https://creation.com/archaeology-belshazzar) 。[7] Cylinders of Nabonidus,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Cylinders_of_Nabonidus )。[8] Belshazzar,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lshazzar )。[9] Ibid.[10] How Bad Was the Babylonian Exile?”(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ancient-cultures/ancient-near-eastern-world/how-bad-was-the-babylonian-exile/ [11] 持續的古列王圓柱”傳奇:國際著名的古代文字泰斗”(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archaeology/Cyrus-cylinder.htm );“Cyrus Cylinder Translation”(https://www.livius.org/sources/content/cyrus-cylinder/cyrus-cylinder-translation/)。[12] 2500年前的印章 見證猶太人在第一次聖殿被毀後的重建”(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archaeology/return.htm)  。

 

 

 

 

回《聖經考古學導論》主頁

回「考古學」主頁 

回主頁